[发明专利]一种沥青中含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1000.7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新;时敬涛;王体宏;李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中含胺类 表面活性 剂型 温拌剂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中含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鉴别方法,该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称取相同质量的待测样品与基质沥青,均加入溶剂A溶解;将上述溶解溶液分别滴入等量检测试剂B,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将上述溶液分别加入等量试剂C,充分反应后观察颜色反应;根据上述溶液中,基质沥青与待测样品的不同颜色反应,以此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本发明的原理是中和反应、萃取与指示剂显色,对实验仪器、设备及检测人员要求不高,检测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温拌沥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拌沥青中含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温拌剂是一种能够在不影响道路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拌合温度的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由于其杰出的节能环保性能,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常用蜡型温拌剂和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
蜡型温拌剂可以显著降低沥青黏度。在检测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即可判断是否含有蜡型温拌剂。市场上主流的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是含有胺的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其加入沥青中,几乎不改变沥青性能。使用红外等手段可以检测沥青中是否存在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往往缺乏红外等仪器。对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难以进行现场监督和控制。因此,如何向施工方说明某沥青含有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对温拌沥青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由于道路施工现场往往缺乏红外等仪器,难以向施工方说明某沥青是否含有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因此对该类型温拌沥青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仍有待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颜色反应等化学分析方法,提供一种可在施工现场鉴别沥青中是否有含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方法,解决了当前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无法进行现场监督和控制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中含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确称取同质量的待测样品与基质沥青,并分别向其中加入溶剂A,使其溶解;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溶解溶液分别滴入等量检测试剂B,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等量试剂C,充分反应后观察基质沥青与待测样品颜色反应;
步骤4:根据步骤3中基质沥青与待测样品的不同颜色反应,以此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
其中,检测试剂由以下组分组成:溶剂A为醋酸和甲苯、苯、二甲苯混合液,试剂B为甲基紫醋酸溶液,试剂C为高氯酸溶液。
优选的,醋酸、甲苯与高氯酸为分析纯。
优选的,溶剂A中醋酸和甲苯比例为2:1。
优选的,试剂B中甲基紫醋酸溶液中,甲基紫质量分数为0.1%。
优选的,试剂C中高氯酸溶液浓度为1mol/ml。
优选的,步骤1中待测样品的加入量为2.0-4.0mg;溶剂A的加入量为3.000-8.000ml。
优选的,步骤2中试剂B的加入量为3-5滴。
优选的,步骤3中试剂C的加入量为1.000-8.000ml。
优选的,步骤4沥青中含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鉴别方法:步骤3中,溶液下层的基质沥青变为蓝色,待测样品变为浅蓝色(包括绿色和紫色);或者基质沥青显绿色(包括蓝色)而待测样品显紫色。表示待测样品中含有胺类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
本发明的原理是中和反应、萃取与指示剂显色:
用甲苯等将沥青溶解,醋酸提供合适的酸性环境使得甲基紫具有合适的变色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