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方法及其共享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1324.0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球;葛海华;解鸣;任德财;庄健;成音;吴利强;邹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K17/0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卢艳民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能源 运行 数据 方法 及其 共享 服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方法,使用二维码作为少量加密信息的传输,通过对二维码数据的加密,在确保两网(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物理隔离的条件下,为网间交换数据提供一种自动化、安全可靠解决方案,实现近实时的内外网数据安全交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以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手段,从内网数据源中获取实时数据,信息加密后生成二维码,在外网客户端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扫描二维码实现内外网数据共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方法及其共享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深入开展,大量用户设备运行数据被接入信息系统,逐步具备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能进行海量数据优化分析辅助决策的条件。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态势感知与运行优化控制,需要实现综合能源数据内外部数据融合。此外,数据融合共享是发挥综合能源运行数据在业务革新、问题识别、风险管控和辅助决策方面价值的基础,有必要研究掌握相关数据共享服务技术,并结合现有数据资源,形成专项技术方案。
1.二维码技术:
请参阅图1,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码由名义上的正方形模块10′构成,组成一个正方形阵列,它由编码区域1′和包括寻像图形21′、分隔符22′、定位图形23′、校正图形24′在内的功能图形组成2′。编码区域1′是由文本信息转化的二进制码组成,它包括格式信息11′、版本信息12′以及数据和纠错码字13′。
2.DES对称加密算法:
请参阅图2,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通过加密器3′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4′,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持有同一把密钥4′,发送消息和接收消息均使用该密钥4′。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块变为64位的密文输出块,它所使用的密钥也是64位,其算法主要分为两步:初始置换和逆置换。
出于安全考虑,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均为物理隔离的,数据间无法实现同步及实时传输。传统方法如使用网闸进行数据交换,建设成本较高;或者使用U盘拷贝方式,工作效率不高,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方法,使用二维码作为少量加密信息的传输,通过对二维码数据的加密,在确保两网(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物理隔离的条件下,为网间交换数据提供一种自动化、安全可靠解决方案,实现近实时的内外网数据安全交互。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WINCC系统中获取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
S2,服务端将数据加密并生成二维码;
S3,客户端通过光学设备扫描二维码;
S4,解析二维码并解密得到数据;
S5,客户端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并实现个性化展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运行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包括:
编码处理单元:用于将WINCC系统中的数据抽取出来,进行二维码编码处理;
显示单元:用于WEB服务端显示二维码;
图像识别单元:客户端通过光学设备扫描二维码,后台再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单元解析二维码;
数据库单元:客户端将解析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单元中;
可视化单元:客户端将数据库单元中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单元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外网中的WEB平台展示内网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