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减反射镀膜玻璃及光伏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1560.2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楠;康正辉;游芳芳;乔仁静;刘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7/65;H01L31/0216;H01L31/048;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5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镀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玻璃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封孔功能的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减反射镀膜玻璃及光伏组件,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减反射镀膜液包括如下组分:载体溶剂50%‑60%、成膜物质27%‑35%、树脂稀释液11.5%‑15.5%、pH调节剂0.005%‑0.015%。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树脂造孔剂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单体组合物34%‑45%、分散溶剂54.5%‑65%、引发剂0.5%‑1%。本发明在综合考虑了树脂造孔剂与硅溶胶的相容性及两者在镀膜液成膜固化钢化阶段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了一种树脂造孔剂。该树脂造孔剂既可以与硅溶胶有较好的相容性,又可以在固化钢化阶段与硅溶胶相互作用实现减反膜层的表面闭孔。这一树脂造孔剂的合成,在不需添加封孔物质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膜层表面闭孔,减少了减反射镀膜液的配方中原料的种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及镀膜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表面封孔功能的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具有由该减反射镀膜液制备的减反射镀膜的玻璃以及包括该减反射玻璃的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减反射镀膜钢化玻璃是涂有减反射镀膜液的钢化玻璃,其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优化,组件安装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安装环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组件的功率增益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行业对减反射镀膜钢化玻璃的增透及耐污耐候性能也就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减反射镀膜钢化玻璃增透及耐污耐候性能的优劣主要是取决于减反射膜层的孔隙率的高低及膜层的表面微观结构的封闭情况。减反膜孔隙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减反射镀膜液中造孔剂在成膜固化钢化过程的烧结情况来决定的;减反射膜层表面如果能形成闭孔结构,就能很大程度上阻隔环境中的水汽或污染物侵入膜层内部对膜层造成腐蚀,提高膜层的耐污耐候性能,所以制得闭孔的减反膜是很好的一条技术路线。
溶胶凝胶法是目前制造光伏用减反射镀膜液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减反射镀膜液主要由作为成膜物质的硅溶胶、作为造孔剂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树脂或者乳液)、溶剂及助剂等组成。其中硅溶胶是通过硅烷或硅氧烷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水解、缩聚形成的纳米无机网状二氧化硅溶胶,该溶胶表面含有的较多硅羟基活性基团为其与镀膜液中别的成分的交联反应提供了活性点。作为镀膜液核心原料之一的造孔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镀膜液的性能,长期以来造孔剂多有报道的是以苯乙烯或聚氨酯为主体的乳液,有关树脂作为造孔剂的报道较少。用于减反射镀膜液的树脂的选择多是通过寻找树脂厂家外购树脂先进行试验看其能否与体系相容,即使找到了与体系相匹配的树脂,还得再试验其是否能达到镀膜液的性能要求,这大大的增加了试验量;且外购的产品使得研发受制于人,因产品的结构及性能未知,多数试验现象也得不到合理的分析解释,极大地拖慢了研发进度,难以实现自主研发,所以根据自主研发镀膜液的需求来合成出于体系相容性好且满足性能要求的树脂造孔剂就显得尤为迫切。
现已有的有关减反射镀膜液用树脂的报道中也主要是考虑树脂与硅溶胶的相容性问题。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666719.8,名称为“一种高透抗污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表面闭孔的高透抗污减反射镀膜液的思路,所述的镀膜液是由成膜物质溶液、造孔物质溶液和闭孔物质溶液分散在溶剂中制成。以硅溶胶为成膜物质,通过甲基丙烯酸树脂溶液作为造孔剂来实现空隙率、提高增透,通过封孔物质溶液来实现减反膜层最终的表面闭孔,从而得到高透抗污的镀膜液。但是该专利中的膜层闭孔需要依靠封孔物质与树脂及硅溶胶相互作用来实现,无法只通过树脂与成膜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