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1609.4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8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杨波;袁仁彪;余超;刘长发;吴朝奎;舒斌;陈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3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华强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互感器 二次 中性线 断线 检测 方法 装置 | ||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电流采集模块和判断模块,第一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三相电路中的任意一相电路连接,第二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中性线连接,所述判断模块根据第一电流采集模块的采集结果判断电流互感器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并可在判断电流互感器处于运行状态之后根据第二电流采集模块的采集结果判断中性线是否处于断线状态。本检测方法及装置可实现判断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中性线是否处于断线状态,并通过第一电流采集模块有效避免在设备停电时作出错误判断,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本检测装置的可信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测量系统和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稳定性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因此一般需要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设置保护装置来实时检测电流互感器的运行状态。
然而,现有的保护装置一般是通过检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三相电路中的电流是否异常来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继电保护。当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回路中的中性线发生断线时,由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仍可正常运行,且其三相电流基本是平衡的,所述保护装置无法发现这一问题,此时若电力系统发生接地故障,由于中性线断线,则会造成保护装置电流测量异常,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或拒动等非正常状况,这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电流互感器中性线是否断线的检测,目前普遍的方法是通过电力系统发生区外故障时根据保护装置的录波进行分析,以发现是否存在电流互感器中性线断线的情况,但此种方法属于事后检查,不能在中性线断线时及时发现故障,对防止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方面极为不利,在全面推行智能电网的今天,这种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电网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旨在提高电网智能化检测水平,及时发现电流互感器中性线断线故障并保警提醒电网运行人员,将可大大降低此类故障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实时检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中性线是否断线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电流采集模块、第二电流采集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三相电路中的任意一相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中性线连接,所述判断模块可根据所述第一电流采集模块的采集结果判断电流互感器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并可在判断所述电流互感器处于运行状态之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采集模块的采集结果判断所述中性线是否处于断线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判断模块连接并可根据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发出警示信号的报警模块。
更优地,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并可被所述警示信号控制的继电器、蜂鸣器和/或警示灯。
优选地,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判断模块连接的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
更优地,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储存模块连接并可为所述储存模块的每次记录提供时间信息的对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储存模块连接并用于查看所述储存模块的记录信息的人机交互模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