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2586.9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郁银泉;马晓飞;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98;E04H9/02;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阻尼 约束 耗能 钢板 剪力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为三层组合结构,包括中间的钢内板(1)和分设于两侧的约束板(2);
所述钢内板(1)包括环形耗能阻尼器(1.1)、钢连接板带(1.2)和边界连接板带(1.3);
所述边界连接板带(1.3)围合形成外框;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1.1)分散设于外框内部;相邻环形耗能阻尼器(1.1)之间、环形耗能阻尼器(1.1)与边界连接板带(1.3)之间通过钢连接板带(1.2)实现固定;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1.1)、钢连接板带(1.2)和边界连接板带(1.3)为厚度相等的平面钢板结构;
所述约束板(2)包括混凝土板(2.1)和钢罩板(2.2),所述钢罩板(2.2)覆盖混凝土板(2.1)的四个侧面和远离钢内板的一个底面,且在四个侧面上靠近钢内板(1)的边沿分别设置连接边(2.3);所述混凝土板(2.1)在钢罩板(2.2)内浇筑成形,其厚度与钢罩板(2.2)的内容厚度相适应;
所述连接边(2.3)与钢内板(1)的边界连接板带(1.3)通过高强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钢罩板(2.2)和连接边(2.3)一体成形;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1.1)、钢连接板带(1.2)和边界连接板带(1.3)三者共面设置;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1.1)为偏平圆环结构,在外框内呈梅花状布置,每个环形耗能阻尼器(1.1)与上下层相邻的环形耗能阻尼器(1.1)之间通过钢连接板带(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三层环形耗能阻尼器(1.1)中,上层两个环形耗能阻尼器(1.1)与下层对应的两个环形耗能阻尼器(1.1)分别设于正方形的四个角部,中间层一个环形耗能阻尼器(1.1)位于该正方形的中心;相应的,所述钢连接板带(1.2)设于正方形的两个对角线上,分为四段,分别连接在两个环形耗能阻尼器(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1.1)、钢连接板带(1.2)和边界连接板带(1.3)三者为一体成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内板(1)和约束板(2)均为矩形;所述边界连接板带(1.3)围合形成矩形的外框,所述钢连接板带(1.2)与边界连接板带(1.3)呈四十五度角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2.1)的尺寸不小于边界连接板带(1.3)围合空间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整体尺寸确定:依据设计要求确定钢内板(1)和约束板(2)的整体尺寸;
步骤二、构件尺寸确定:依据整体尺寸和耗能需求确定环形耗能阻尼器(1.1)的大小及布置间距,钢连接板带(1.2)和边界连接板带(1.3)的宽度,以及钢罩板(2.2)的尺寸;
步骤三、制备钢内板和钢罩板:依据确定的尺寸,在工厂进行钢内板(1)和钢罩板(2.2)的预制加工,采用整板切割或焊接形成;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板:在钢罩板(2.2)内浇混凝土并养护,确保混凝土外表面与连接边(2.3)平齐,形成约束板(2);
步骤五、墙板拼装:在钢内板(1)两侧分别设约束板(2),将约束板(2)的连接边(2.3)与钢内板(1)的边界连接板带(1.3)通过高强螺栓(3)固定连接;
步骤六、整体质检,至此,施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58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