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2918.3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4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唐夏明;赵磊;纪尚超;吴利荣;李寿伟;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2;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生产 反应 系统 | ||
1.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充氮装置(5)、高粘度泵(6)和成品罐(7);
所述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和成品罐(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与反应釜(4)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4)与成品罐(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6);
所述反应釜(4)与充氮装置(5)相连通;
所述混合搅拌釜(1)包括釜体(101),所述釜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07),且第一固定架(107)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107)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06),所述釜体(10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1017),所述三角支架(101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08),所述固定管(106)与釜体(10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09),且搅拌杆(109)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所述搅拌杆(1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010),所述搅拌杆(1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1012),且第二斜齿轮(1012)位于固定管(106)的内部,所述主轴(108)的外表面对应第二斜齿轮(10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011),且第一斜齿轮(1011)与第二斜齿轮(1012)啮合连接,所述主轴(108)远离三角支架(10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定位块(1015),所述釜体(101)的顶部设置有釜盖(102),所述釜盖(102)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04),所述伺服电机(10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05),且旋转杆(105)与釜盖(102)贯穿连接;
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底座(201),所述第一底座(2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3),所述双向螺纹杆(203)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块(204),两个所述螺纹块(20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205),两个所述转动杆(205)的中部位置交叉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20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206),所述升降板(206)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9),所述第二凹槽(20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010),所述第一固定杆(2010)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2011),两个所述转动杆(205)远离两个螺纹块(2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套(201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0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料泵(2012)、固定箱(2015)和储液箱(2017),所述上料泵(2012)的吸料端管连接有进料管(2013),所述上料泵(2012)的出料端管连接有第一出料管(2014),所述第一出料管(2014)远离上料泵(2012)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的内部并从固定箱(2015)的顶壁伸出,所述储液箱(2017)的顶部固定嵌连有半导体制冷片(2019),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02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冷端固定连接有导冷片(2022),所述储液箱(20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2018),所述水泵(2018)的出水端管连接有冷水管(2016),所述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内部螺旋缠绕在第一出料管(2014)的外表面,且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与储液箱(2017)的侧壁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包括管体(301),所述管体(301)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所述管体(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料泵(305),所述管体(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306),所述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7),所述回流管(306)的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011),所述驱动电机(3011)的输出轴贯穿回流管(306)的外侧壁延伸至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轮(3012),所述回流管(306)的顶端与管体(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010),所述回流管(306)与管体(301)的外侧壁均嵌套设置有加热垫(304),所述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回流管(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3015),所述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储料罐(30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014);
所述反应釜(4)包括罐体(401),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014),所述第一支撑架(40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速器(4013),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401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015),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014)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016),所述第一转轴(4015)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架(4016)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401)的内部,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409),所述第三支撑架(4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器(4010),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40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0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8),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40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架(407),所述第二转轴(408)的下端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架(407)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401)的内部;
所述充氮装置(5)包括装置主体(501);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502),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氮瓶(503),所述隔板(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4),所述存氮瓶(5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05),所述第一连接管(504)和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06),所述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7),所述支撑板(5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08),所述支撑弹簧(5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09),所述第一连接杆(5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5010),所述插杆(5010)与连接环(506)贯穿连接,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011),所述第二底座(5011)的顶部开设有异形槽(5012),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异形板(5013),所述异形板(5013)与异形槽(5012)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高粘度泵(6)包括电动机(601)、泵体壳(602)和安装板(603);所述电动机(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4),所述连接板(604)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插孔(605),所述电动机(601)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条形槽(606),所述条形槽(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607),所述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608),所述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09),所述移动块(6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6010),所述移动块(609)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扣动孔(6011),所述安装板(6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6012),所述电动机(6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联轴器(6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9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形防盗网卡扣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肥猪新常肽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