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以及控制棒驱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3302.8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薄涵亮;赵陈儒;熊威;秦本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1/00;F15B21/041;F15B19/00;G21C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棒 水压驱动 间歇 运行 回路 以及 驱动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以及控制棒驱动设备,其中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包括:隔离阀、第一驱动支路、第二驱动支路和压力蓄水罐,隔离阀的入口连接穿过压力容器压力边界的喉部缩管,隔离阀的出口同时连接第一驱动支路的入口和第二驱动支路的入口,第一驱动支路的出口和第二驱动支路的出口同时连接压力蓄水罐的入口,压力蓄水罐的出口连接控制棒驱动线的组合阀。第一驱动支路和第二驱动支路并联设置,能够替换使用,满足设备维修、压力容器压力边界事故隔离等需求,通过设置压力蓄水罐能够在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正常运行条件下实现循环泵的间歇式运行,减低循环泵的总体振动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以及控制棒驱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技术,其驱动机构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高温、高压和辐照环境中,采用提升、传递、夹持三个水压缸次序驱动传递、夹持两套销爪机构运动,实现控制棒的步升、步降和落棒功能。
基于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先进一体化小型水堆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特点及运行的经验,需要提供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运行匹配的差压和流量,实现驱动参数调节、设备维修、压力容器压力边界事故隔离等维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功能。
而现有技术中的控制棒水压驱动回路存在维修不方便、可靠性不足、无法实现事故隔离以及循环泵总体噪声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以及控制棒驱动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棒水压驱动回路存在维修不方便、可靠性不足、无法实现事故隔离以及循环泵总体噪声大的缺陷,实现驱动参数调节、设备维修、压力容器压力边界事故隔离等维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功能,并且降低循环泵总体噪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包括:隔离阀、第一驱动支路、第二驱动支路和压力蓄水罐,所述隔离阀的入口连接穿过压力容器压力边界的喉部缩管,所述隔离阀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支路的入口和所述第二驱动支路的入口,所述第一驱动支路的出口和所述第二驱动支路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压力蓄水罐的入口,所述压力蓄水罐的出口连接控制棒驱动线的组合阀。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第一驱动支路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之间的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驱动支路包括第三截止阀、第四截止阀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第四截止阀之间的第二循环泵。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第一驱动支路和所述第二驱动支路上分别设置有过滤器,两个所述过滤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下游和所述第二循环泵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隔离阀出口处设置有出压力容器温度测点,所述压力蓄水罐的出口至控制棒驱动线的组合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组合阀温度测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第一驱动支路的出口和所述第二驱动支路的出口至压力蓄水罐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流量测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压力蓄水罐上设置有蓄水罐压力测点和蓄水罐液位测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上设置有进组合阀差压测点,所述进组合阀差压测点用于测量由所述隔离阀的出口至所述控制棒驱动线的组合阀的入口之间的差压。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第一驱动支路和所述第二驱动支路上均设置有循环泵差压测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棒水压驱动间歇式运行回路,所述第一驱动支路和所述第二驱动支路上均设置有过滤器差压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3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