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鉴定鸭黄麻羽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4418.3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贺贺;李亮;席洋;王继文;胡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鉴定 鸭黄 性状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鸭黄麻羽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的分子标记来源于鸭21号染色体,该序列的上存在与鸭黄麻羽性状相关的SNP位点,该SNP位点位于该序列的428位,碱基为AG。同时提供了扩增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如SEQ ID NO.2~3所示。本发明分子标记和引物可用于鉴别纯合黄麻羽性状种鸭的基因型。从而为黄麻羽鸭个体基因型鉴定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鉴定鸭黄麻羽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麻羽肉鸭具有肉质好、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些年,国内很多科研单位、企业利用麻羽肉鸭地方品种资源,开展优质麻羽肉鸭的育种研究和实践。禽类羽色类型丰富,且遗传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羽色类型个体间杂交,后代羽色发生性状分离,且很难通过常规的表型选育将目标羽色性状固定下来。准确、高效的羽色选种方法,是麻羽肉鸭育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申请人分离到一种较为特别的羽色类型,其雏鸭全身被覆较多黄色绒羽,仅在头部、背部以及尾部有小部分着色明显的区域,成年后体表有较大面积着色较浅的区域,片羽为浅色麻羽,称之为“黄麻羽”性状。这种羽色素材在肉鸭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首先,与地方麻羽肉鸭品种相比,其体表黑色素沉积更少,胴体更加美观干净。其次,通过“黄麻羽”特征容易与其他类型麻羽肉鸭相区分开,可以作为品种的“特征标签”,方便消费者辨别。
在黄麻羽鸭纯繁后代中,会分离出“黄麻羽”、“四点花”和及少量“全黑”特征羽色类型。通过持续选择“黄麻羽”性状,后代黄麻羽个体比例逐渐升高,而“四点花”羽色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说明黄麻羽对四点花为显性。虽然可以通过羽色表型选择,在后代不断提升后代黄麻羽个体比例,但始终难以将纯合的黄麻羽个体筛选出来,来组建成新的品系,进而保证黄麻羽特征稳定遗传。此外,雏鸭到成年阶段,要经过四次换羽,羽色表型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因此,在麻羽肉鸭育种中,育种技术人员需要在鸭成年羽色稳定后,才能对黄麻羽性状做出选择。在鸭成年后选种,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比较费时和费成本。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能从分子水平上鉴定黄麻羽鸭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及方法,依据基因型信息,对黄麻鸭个体进行精准选留,增加选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黄麻羽鸭羽色表型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并设计用于扩增该分子标记位点的PCR引物,利用常规PCR技术获得目标区域产物,经过核酸测序后,根据测序结果序列峰图判定待检测个体的基因型信息(纯合、杂合),从而为黄麻羽鸭个体基因型鉴定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鉴定鸭黄麻羽性状的分子标记,所述的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所述的分子标记来源于鸭21号染色体,该序列的上存在与鸭黄麻羽性状相关的SNP位点,该SNP位点位于该序列的428位,碱基为AG。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扩增上述分子标记的引物,所述的引物为:
上游引物:CTTCAGTCCCTCTTTTCTGTCTA;
下游引物:GCTTTGGTTCAGGCTTGTGT。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定鸭黄麻羽基因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待测个体生物检材中的基因组DNA;
2)以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并测序;
3)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将测序峰图打开,根据峰图判定待测个体在该位点的基因型。
所述的生物检材为血样、皮肤样品或毛囊样品。
所述的PCR引物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