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粗纤维胶合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4510.X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陈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卓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27D1/08;B27D3/00;B27G11/00;B27G11/02;B27J1/00;B27J1/02;B32B9/02;B32B9/04;B32B3/14;B32B3/22;B32B7/12;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纤维 胶合板 | ||
本发明属于竹胶合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竹粗纤维胶合板,具体制备工艺步骤如下:S1:将新鲜采摘的竹子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利用切削装置将竹子切成宽度不等的一条一条的竹蔑,经过初步晾晒以后,使得竹蔑的含水率保持在35‑45%之间,然后再将部分宽度较小的竹蔑在火烤的情况下将其相互交错编织成竹席;用火烤使得竹蔑更加容易被弯折,且弯折时不容易断;本发明通过液压杆的上下移动对竹席的上下表面进行浸胶处理,这种浸胶处理方式跟传统的将竹席全部浸入胶水内部,然后再将竹席表面多余的胶水进行滴胶处理相比不需要滴胶处理,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省浸胶的时间,同时可起到节约胶水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胶合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竹粗纤维胶合板。
背景技术
竹胶板是以毛竹材料作主要架构和填充材料,经高压成坯的建材。竹胶板,是高强覆膜桥梁板,建筑模板,及砖机托板等,竹胶板应用广泛,深受用户青睐,由于竹胶板硬度高,抗折,抗压,在很多使用区域已经替代了钢模板。又由于竹是易培养,成林快的林木,三到五年就可以砍伐,能替换木材,因此,国家林业部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以竹为主要加工材料的人造板,已经在很多地方替换了木材类板材的使用。
专利号为CN03128168.0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竹粗纤维胶合板,该竹粗纤维胶合板中间为竹粗纤维胶片,竹粗纤维胶片粘有两边为竹席胶片,竹席胶片两边粘有胶膜纸。该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了竹制品剩余物,增加了建材产业的原材料供给,节约和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制备工艺中需要将竹粗纤维胶片浸胶,浸胶方式采用网状浸胶专用铁笼装料,但必须使笼中材料表里都充分着胶,然后侧置在滴胶槽上停放30-60分钟将其多余胶滴尽,显然这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同时这种浸胶方式会使得粗纤维胶片的表面粘附过厚的胶水,进而导致胶水的浪费且在后期的热压成型工艺中过后的胶水会从竹席胶片和竹粗纤维胶片指尖挤出,进而还需要对竹席胶片和竹粗纤维胶片边缘被挤出的胶水进行清理。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胶片进行浸胶时需要后续的滴胶操作,浪费时间同时这种浸胶方式会使得粗纤维胶片的表面粘附过厚的胶水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竹粗纤维胶合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竹粗纤维胶合板,具体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S1:将新鲜采摘的竹子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利用切削装置将竹子切成宽度不等的一条一条的竹蔑,经过初步晾晒以后,使得竹蔑的含水率保持在35-45%之间,然后再将部分宽度较小的竹蔑在火烤的情况下将其相互交错编织成竹席;用火烤使得竹蔑更加容易被弯折,且弯折时不容易断;
S2:将竹席放入浸胶装置中的下胶板上,并在第一储胶桶和第二储胶桶内加入调制好的胶水,然后启动液压杆,当液压杆向上移动时,此时位于第一储胶桶内的胶水经连接管件进入第二弹簧压缩管的内部,而第二储胶桶内的胶水经连接管件进入柱状空心槽体的底部,液压杆向下移动时,位于第二弹簧压缩管和柱状空心槽体内的胶水将会分别挤出到竹席的上下表面;
S3:将S2中浸过胶的竹席堆放24小时以上,使之自然脱水干燥,直至含水率达到12-16%之间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前必须用测量仪检测;
S4:将S1中剩余的宽度较大的竹蔑的两面进行涂胶处理,涂完胶以后使其自然晾干12个小时以上,直至含水率达到12-16%之间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前必须用测量仪检测;
S5:将S4中涂胶的竹蔑在竹席的上下表面整齐的排列,然后再将采用热压机进行热压使得竹席与涂胶的竹蔑压合形成多层胶合板;
S6:再将S5中的多层胶合板进行堆叠2-3层,同时在胶合板的底层和顶层覆盖胶膜纸,然后将其整体放入定模架内,再次采用热压机热压定型即可;将胶合板进行多层堆叠热压,可大大提高胶合板成品的厚度以及抗压、抗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卓,未经李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5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