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刺参β-胸腺素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4598.5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娟;周遵春;董颖;高杉;蒋经纬;关晓燕;陈仲;王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07K19/00;C07K1/22;A61K38/22;A61P31/04;B01J20/26;B01J20/281;B01J20/30;B01D15/38 |
代理公司: | 义乌市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0 | 代理人: | 牟姣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参 胸腺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关于一种仿刺参β‑胸腺素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仿刺参β‑胸腺素及其应用。仿刺参β‑胸腺素重组蛋白,是以仿刺参cDNA为模板,用引物F1和R1进行PCR扩增β‑胸腺素基因,扩增产物经诱导表达、纯化即为重组蛋白。本发明β‑胸腺素加入灿烂弧菌后能够显著抑制其活性,有效的抵抗病原菌对仿刺参的侵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尤其是一种仿刺参β-胸腺素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胸腺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最早是从小牛胸腺中提取出来的,分为α(PI5)、β(5PI7)、和γ(PI7)亚型。β-胸腺素家族分子量约为5KDa, 由40-44个氨基酸组成,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具有物种特异性。β-胸腺素能够调节单体肌动蛋白浓度,维持细胞骨架重排的动力学,参与细胞的迁移、分化、细胞分裂等细胞活动。另外β-胸腺素作为抗菌肽,也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等方面的活性。
CN1644586A涉及氧化胸腺素β4在治疗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与炎症反应或感染性休克有关的病症中的应用。该发明也提供含有氧化胸腺素β4和适宜赋型剂的药物制剂。
CN105504043B涉及改进的β胸腺素片段,具体而言,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对应于胸腺素β4、胸腺素β10和/或胸腺素15氨基酸序列的一部分的氨基酸序列的肽片段,以及使用所述肽片段的治疗方法。
CN101948843A公开了一种草鱼胸腺素β11的基因,以本实验室保存草鱼肠道cDNA文库中胸腺素β11EST序列为模版设计引物,结合RACE技术,用PCR法扩增克隆得到草鱼胸腺素β11基因的全表达序列。对于研究草鱼胸腺素β11基因结构组成,探讨其在草鱼抗病机理的作用和功能区域位置,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区别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发明对探索建立草鱼基因组计划与草鱼抗病机制的研究之间纽带的方法具有开创性作用。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β-胸腺素作为一种具有天然抗菌活性的多肽,将为抗菌新药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β-胸腺素也可用于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目前在海洋生物中已经展开了对胸腺素的相关研究,太平洋牡蛎的胸腺素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克氏原螯虾胸腺素具有抗病毒能力,金鲳鱼胸腺素具有抗菌抑菌的能力,斑马鱼胸腺素能够与细菌结合、凝集并损伤细菌。仿刺参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中最常见的病害是“腐皮综合症”,主要采用投喂抗生素的方式来进行预防和治疗。因此,研究仿刺参中β-胸腺素的抗菌活性,将有助于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推动仿刺参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刺参β-胸腺素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仿刺参β-胸腺素的制备及应用,其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仿刺参β-胸腺素表达载体的构建,采用引物F1:TATAGGATCCATGAGTGACAAACCAGACATC;R1:TATACTCGAGCTATGTTGCTTTCTCCTGCTC;扩增仿刺参β-胸腺素基因;
PCR反应程序94℃ 2min;(94℃ 1min,55℃1min,72℃ 2min)×25;72℃ 5min;PCR产物用天根试剂盒纯化;将表达载体PGEX-4T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XhoI酶切后回收后回收4.9 kb 片段,将其与上述纯化的PCR产物用T4DNA 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含有氨苄霉素(50μg /ml)的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18-24h);筛选阳性转化子提取质粒,命名为tPexT,采用上述引物F1和R1进行PCR扩增,产物经过测序证明质粒tPexT中所插入的序列与β-胸腺素基因序列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