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热解炉及烟气处理流水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5629.9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汇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16;F23G5/46;F23J15/06;F23J15/04;F28F27/02;F28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热 烟气 处理 流水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热解炉,包括外壳主体、进料斗和出灰口,设置在外壳主体内的第一隔板将内腔分割成一级燃烧室和上腔;设置在上腔内的第一环形墙体与外壳主体之间形成排气腔,排气腔与外界连通;设置在第一环形墙体内的第二环形墙体与第一环形墙体之间形成送料腔,送料腔的两端分别与进料斗、一级燃烧室连通;设置在第二环形墙体内的第三环形墙体与第二环形墙体之间形成热交换腔,热交换腔与排气腔连通;第三环形墙体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内腔分割成二级燃烧室、三级燃烧室和四级燃烧室,四级燃烧室与热交换腔连通。本发明利用高温烟气对垃圾进行预热,不仅减小了热量浪费,还提高了热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热解炉及烟气处理流水线。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垃圾环保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垃圾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高温热解是使垃圾中有机大分子发生断裂生成小分子气体、焦油和残渣的过程,垃圾热解技术不仅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且还能有效克服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因而使用高温热解炉处理垃圾成为一种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垃圾处理技术,但是生活垃圾在热解过程中会伴随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因而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由于烟气温度过高,也不能直接送入除尘装置中,通常在净化烟气之前需要使用冷却塔对烟气进行降温处理,通常采用风冷或水冷,但是会造成大量的热能的浪费,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热解炉及烟气处理流水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热解炉,包括外壳主体、支腿、进料斗和出灰口,其中,还包括:
水平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的第一隔板,所述外壳主体的内腔被分割成一级燃烧室和上腔;
设置在所述上腔内的第一环形墙体,所述第一环形墙体与所述外壳主体之间形成环形排气腔,所述排气腔通过排气口与外界连通;
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墙体内的第二环形墙体,所述第一环形墙体与所述第二环形墙体之间形成环形送料腔,所述送料腔的两端分别与进料斗、一级燃烧室连通;
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墙体内的第三环形墙体,所述第二环形墙体与所述第三环形墙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通过若干个通道管与所述排气腔连通;
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墙体的内腔中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三环形墙体的内腔被分割成二级燃烧室、三级燃烧室和四级燃烧室,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墙体顶部的缺口使四级燃烧室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且一级燃烧室、二级燃烧室、三级燃烧室、四级燃烧室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内设有一导料锥顶壳,所述导料锥顶壳与位于所述外壳主体顶部的螺纹筒体连接,所述导料锥顶壳与所述进料斗之间形成的环形溜腔与所述送料腔连通,所述导料锥顶壳的拨杆贯穿所述进料斗向外延伸,且所述拨杆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主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腔内设有多个相互错开的斜撑。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腔内设有流量调节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若干个固定圈、若干个活动圈和端板,所述固定圈沿轴线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墙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圈的外锥面与对应的固定圈的锥形孔配合安装,相邻的两个活动圈之间采用多个衔接杆固定连接,连接在顶部的活动圈上的多个衔接杆穿过所述外壳主体的顶盖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端板抵压在所述导料锥顶壳的内壁上,且所述端板与所述外壳主体的顶盖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燃烧室的底面上设有一断面呈三角形的隔网架和若干个支撑凸网,且所述隔网架位于所述一级燃烧室的中心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汇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汇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