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阵面罩内自然散热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5815.2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声;战栋栋;钱吉裕;杨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面罩 自然 散热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阵面罩内自然散热设备,涉及一种雷达阵面散热技术领域,包括雷达罩、天线阵面、散热冷板和叶片,所述天线阵面通过伺服机构悬挂在雷达罩内部,同时天线阵面两侧安装叶片各一片,并且天线阵面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冷板,阵面工作时会以稳定速率在雷达罩内旋转,利用旋转产生的气流,带动罩内空气与罩外低温环境空气不断交换,有利于阵面散热,同时在散热面上设置斜齿,通过斜齿产生较高速的齿间流速,强化对流散热,在阵面上安装弧形叶片,利用阵面旋转带动叶片旋转,空气升力带动气流从上下方通气口吸入及排出,形成风机的通风效果,保证阵面在罩内始终能与外界低温空气进行换热,避免高温空气在罩内聚集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阵面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雷达阵面罩内自然散热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各类电子设备,需通过一定冷却手段,维持其在合适温度范围内工作,通常的冷却手段有液冷和风冷。对于高热耗的设备,通常通过液冷或强迫风冷进行冷却,液冷及强迫风冷冷却效率高,但设备多,系统复杂,泵与风机等设备长期工作会影响系统可靠性,对中低热耗的设备可考虑通过自然散热的形式对其进行冷却。
对于直升机或无人机用雷达,为避免雷达对飞机气动外形产生影响,通常会通过雷达罩将雷达阵面进行包裹,雷达阵面在罩内旋转从而对周围360°范围实现雷达覆盖。天线罩阻碍了外界低温空气与天线阵面的直接换热,增加了自然散热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阵面罩内自然散热设备,在不增加风机等设备的情况下,提高阵面对流换热效率,在保证系统长期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了雷达阵面的高效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雷达罩、天线阵面、散热冷板和叶片,所述天线阵面通过伺服机构悬挂在雷达罩内部,同时天线阵面两侧安装叶片各一片,叶片设置成弧形,安装角度及叶片形状根据具体天线阵面及雷达罩结构形式确定,同时天线阵面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辐射单元,并且天线阵面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散热冷板,其中所有发热元件压在散热冷板的凸台上,凸台根据不同器件高度设计为不同高度,并且凸台螺栓安装在散热冷板的表面上,发热元件与凸台间安装有柔性界面材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冷板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高导热元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冷板表面涂覆热控白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冷板的底部安装有若干散热翅片,并且散热翅片设置成斜齿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雷达罩的两端合适位置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其中进风口位于雷达罩底面中部,并且出风口位于雷达罩顶部边缘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界面材料为液态金属材料或导热材料其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导热元件为嵌热管、铝蒸汽腔和复合石墨烯板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热元件为T/R组件,T/R组件采用前向安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充分保证空气的流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可以位于天线阵面顶部与底部,设置为顶部叶片和底部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