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6107.0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张东;杨斌;董清崇;魏伟聪;张亚伟;周孙健;吉陈;李亨通;宋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02;E04B1/41;E04B1/76;E04B1/80;E04D13/04;E04D13/08;E04F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5 | 代理人: | 高芳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古 墙体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衬墙(2)、拉结件(3)、内防水层(4)、第一保温层(5)、外防水层(6)、混凝土粘结层(7)和杂砌墙(8);所述衬墙(2)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且衬墙(2)与主体结构(1)相连;在衬墙(2)中、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托梁(9),且托梁(9)的外部挑出衬墙(2)的外侧面;所述拉结件(3)间隔设置在衬墙(2)中,且拉结件(3)的内端锚固在衬墙(2)中,拉结件(3)的外端超出衬墙(2)的外表面;所述拉结件(3)的外端水平弯折,形成挂钩(3.1);所述衬墙(2)的外表面上设有找平层(10);所述内防水层(4)设置在找平层(10)的下部,且内防水层(4)的上边缘位于室外地坪以上位置处,内防水层(4)的下边缘位于室外地坪以下位置处;所述第一保温层(5)设置在找平层(10)的外侧,且第一保温层(5)通过锚固件(11)与衬墙(2)连接;所述锚固件(11)的里端锚固在衬墙(2)中,且锚固长度不小于30mm;所述锚固件(11)的外端设置有压盘(12),压盘(12)压设在第一保温层(5)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防水层(6)满涂在第一保温层(5)的外侧面上;所述杂砌墙(8)平行间隔砌筑在外防水层(6)的外侧,且杂砌墙(8)在对应托梁(9)的位置处、设置在托梁(9)上;所述杂砌墙(8)的材料包括有砖、石材、陶片、瓦片和琉璃,并且砖、石材、陶片、瓦片和琉璃之间混杂砌筑;所述拉结件(3)的挂钩(3.1)砌筑在杂砌墙(8)中,将杂砌墙(8)与衬墙(2)拉结;所述混凝土粘结层(7)浇筑在杂砌墙(8)与外防水层(6)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杂砌仿古墙体结构的顶部与主体结构(1)的顶部之间、沿杂砌仿古墙体结构的长轴向预留有沟槽;在沟槽中安装有成品的排水沟(13);所述第一保温层(5)的顶部位于排水沟(13)的底部下方;所述混凝土粘结层(7)位于在排水沟(13)的外侧,并且混凝土粘结层(7)的顶部不低于排水沟(13)的顶边;在混凝土粘结层(7)与排水沟(13)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砂浆(14),并且第一保温砂浆(14)延伸至排水沟(13)的底部;所述第一保温砂浆(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保温层(15);在第二保温层(15)与第一保温层(5)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层(16);所述排水沟(13)的底部、沿长轴向间隔设置有雨水斗(17);在第一保温层(5)中、对应雨水斗(17)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水管(18);所述雨水斗(17)的下端穿过填充层(16)、伸入排水管(18)中;所述杂砌仿古墙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粘结层(7)在对应排水管(18)的位置处替换为第二保温砂浆(19),且第二保温砂浆(19)包裹在排水管(18)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3)外侧壁的上端设置有盖板(20);所述盖板(20)的竖向切面呈L形,包括有竖板段和水平板段;所述竖板段的顶部超出排水沟(13)的外侧边的顶部,且与混凝土粘结层(7)相连;所述水平板段位于雨水斗(17)的上方、且与排水沟(13)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距;在水平板段上、沿其长轴向间隔设置有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8)的外侧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预留在第二保温砂浆(19)和杂砌墙(8)中,且在检修口中安装有支撑框架(21);所述支撑框架(21)的外侧面不超出杂砌墙(8)的外侧面;在支撑框架(21)的外侧设置有检修门(22);所述检修门(22)安装在杂砌墙(8)中,包括有门框(22.1);所述门框(22.1)由顶板(22.1.1)、底板(22.1.2)、两侧的竖板(22.1.3)和内面板(22.1.4)围合而成;在门框(22.1)中填充有块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竖向相邻的托梁(9)之间的间距为2m~4m;所述托梁(9)包括有明托(9.1)和暗托(9.2);所述明托(9.1)外挑出衬墙(2)的宽度为160mm~180mm,暗托(9.2)外挑出衬墙(2)宽度为100mm~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层(4)的上边缘与室外地坪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300mm,内防水层(4)的下边缘与室外地坪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61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