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多工位曲面贴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6741.4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臻;张国军;明五一;卢亚;廖敦明;尹玲;张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B29C37/00;B29C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唐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多工位 曲面 贴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多工位曲面贴合装置,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上设置有连接设置的曲面玻璃模组及薄膜模组,曲面玻璃模组包括第一轮盘,第一轮盘中部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轮盘上设置有推送装置、推送板及曲面玻璃模具,挡板设置在推送装置一端,曲面玻璃模具设置在推送板一侧;薄膜模组包括第二轮盘,第二轮盘中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轮盘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凹槽内卡持设置有薄膜模具。本发明通过曲面玻璃模组和薄膜模组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依次处于不同的工位,实现了曲面玻璃和薄膜的连续贴合过程,有效提高曲面玻璃和薄膜贴合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曲面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多工位曲面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3C产品作为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产品,其使用舒适性成了各大厂商扩宽产品需求的侧重点,而用户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和触摸体验就在于其屏幕的设计,因曲面屏立体感和美观度都优于平面屏,受到用户们的追捧,曲面屏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曲面屏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3C产品的制造,各生产商都开始研发和销售曲面屏产品,以迎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曲面屏由于存在一定的弧度,因此对屏幕制造领域中曲面玻璃的覆膜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覆膜过程是指在玻璃表面紧密贴上光学薄膜,在覆膜时要保证在真空环境下操作,避免产生气泡等缺陷。
曲面贴合过程主要包括上料、进料、撕膜和覆膜四个过程,目前常见的贴合技术是在上下模具中分别放入薄膜和曲面玻璃,在撕去表面的保护膜后,上下模具精准放置,适当加温、加压实现薄膜和曲面玻璃的紧密贴合,但在整个曲面贴合过程中,每次都是完成所有工序后才开始新的工序,从而导致在上料、进料、撕膜时都耗费大量时间,曲面贴合的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高效且高精度的曲面贴合装置,在保证贴合精度的前提条件下,解决贴合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曲面玻璃和薄膜贴合工作效率的旋转多工位曲面贴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多工位曲面贴合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上设置有曲面玻璃模组及薄膜模组,所述曲面玻璃模组与薄膜模组连接设置,所述曲面玻璃模组包括第一轮盘,所述第一轮盘中部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轮盘内设置有对接机构,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推送装置、推送板及曲面玻璃模具,所述推送板设置在推送装置一端,所述曲面玻璃模具设置在推送板一侧,所述曲面玻璃模具用于放置曲面玻璃;所述薄膜模组包括第二轮盘,所述第二轮盘中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轮盘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持设置有薄膜模具,所述薄膜模具用于放置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真空调控机构,所述第二轮盘上于凹槽周侧设置有空腔,所述真空调控机构设置在空腔内,所述真空调控机构包括抽真空密封管组及压力计,所述抽真空密封管组用于对凹槽内的空气进行抽真空操作,所述压力计用于对凹槽内的真空度进行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送料机构、取料机构及撕膜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固定在加工平台下方,所述取料机构分别与曲面玻璃模组及薄膜模组连接设置,所述撕膜机构分别设置在曲面玻璃模组及薄膜模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曲面玻璃送料箱及薄膜送料箱,所述曲面玻璃送料箱内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一放料平台,所述第一放料平台上用于放置曲面玻璃;所述薄膜送料箱内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及第二放料平台,所述第二放料平台上用于放置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6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