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6821.X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申碟;吴玉程;张雪茹;周志尚;董森宇;王岩;崔接武;秦永强;舒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9/00 | 分类号: | C09K9/00;C03C17/00;C03C17/245;C03C17/23 |
代理公司: | 合肥云道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30 | 代理人: | 闫兴贵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氧化 镍电致 变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铁掺杂均匀分布于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中。本发明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近似中性的溶液中于FTO导电玻璃表面直接生长多孔超薄纳米片阵列,铁掺杂氧化镍多孔纳米片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在晶体结构中,铁离子部分取代镍离子的位置。本发明中铁掺杂氧化镍纳米片生长分布均匀,铁掺杂的位置是均匀分布的,该材料具有优秀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在褪色态有很高的光透过率,最高可达到98.8%,可以在不同电压下实现透明和黑褐色的迅速可逆转变,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可用于电致变色智能窗和静电显示等环保节能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电活性材料的光学特征,包括材料的透射率、反射率及颜色等在交变电场下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具有环保、低耗、绿色、无污染、智能、低能耗、提高日常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等一系列优点,并且应用前景广泛,如:电致变色智能窗、汽车防眩后视镜、电致变色显示器、军用伪装、红外隐身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由其高的对比度、优良的光学调控幅度、高循环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良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氧化镍是一种最典型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对比度高等电致变色性能,但是变色速度较慢、循环稳定性差。因此,如何提高氧化镍的电致变色性能是一个有待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发现,在氧化镍薄膜中掺杂其它元素可以提高氧化镍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可循环性。铁掺杂可以提高薄膜透明度,可与氧化钨等阴极变色材料组成电致变色器件,方便其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和投入实际的生产应用。大比表面积的氧化镍薄膜具有更高的活性反应面积和较高的显色对比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制备具有高孔结构的氧化镍薄膜,它能为离子、电子和较大的活性表面提供短的扩散途径,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光幅度调制范围。化学浴沉积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于薄膜合成的方法。因此,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制备的铁掺杂氧化镍,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提高了电子传导率和离子传输速度,显著增强变色效率,从而提升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在FTO导电玻璃上直接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得到均匀的铁掺杂氧化镍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电致变色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铁掺杂均匀分布于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材料能够实现透明和黑褐色之间的快速可逆变化。
优选地,所掺杂的铁包含两种零价铁和三价铁,零价铁可增强材料的电导率,三价铁可以调制材料的晶格常数。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褪色态下具有高透过率。
优选地,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FTO导电玻璃依次置于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清洗完后放在干燥箱中干燥;
(2)配制前驱体溶液:向烧杯中依次加入0.667mol/L的硫酸镍,0.1256mol/L的过硫酸钾以及0.1-1%的硫酸亚铁,其中,0.1-1%是铁相对于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加入45mL的去离子水,在25-35℃下保温,搅拌至溶液澄清;
(3)将步骤(1)处理过的FTO导电玻璃背面采取防水措施,垂直放入步骤(2)配制的前驱体溶液中,随后将3-5mL的氨水缓慢滴加到溶液中,保持5-15min,沉淀完成;
(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去离子水冲洗,并采用用干燥箱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6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空视景仿真图像识别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联双控电源接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