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7036.6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4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原;夏媛媛;姜雨函;朱慎超;郝伦;董蓬莱;王芳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3 | 分类号: | B63B35/03;B63B35/28;B63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宏伟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潜驳支墩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包括: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以此可以动态补偿沉管对半潜驳承载面造成的挠度变化,减小沉管出现的裂缝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实验流体力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基建迅猛发展,其中海底隧道是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构建海底隧道时需运输并安装大型沉管,沉管在安装转运、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半潜驳的摇摆影响,导致沉管损坏,从而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最常用的运输方式就是固定式,将沉管固定至半潜驳上,沉管与半潜驳一起摇摆,减轻冲击损坏。
但是沉管的巨大重量会导致半潜驳承载面发生挠度变化,从而沉管的受力不均,在运输过程中,巨大海浪会引起沉管和半潜驳发生冲击,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部分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包括:
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
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度;
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度,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支墩液压支撑系统包括多个测距仪、多个液压支撑以及传感器,每个液压支撑对应一个测距仪,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沉管与半潜驳承载面的距离,所述液压支撑用于输出压力值、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垂荡加速度;基于所述压力值以及所述沉管与半潜驳承载面的距离确定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度,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度生成控制矩阵,所述控制矩阵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液压支撑,所述元素的值包括行程值和压强值;
基于所述控制矩阵控制所述多个液压支撑。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当所述垂荡加速度竖直向上时,所述元素的值与所述垂荡加速度正相关;当所述垂荡加速度竖直向下时,所述元素的值与所述垂荡加速度无关。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船舶摇摆角度包括船舶纵摇角度和船舶横摇角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船舶横摇角度为左正右负时,所述船舶横摇角度与所述元素的值正相关。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中,所述船舶纵摇角度为前正后负时,所述船舶纵摇角度与所述元素的值正相关。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半潜驳支墩装置。包括:
转移模块,用于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度;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度,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7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