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莓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7287.4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贵;邵旭平;虎威;祁国霞;边瑞;党静;高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县兴丰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C05G3/00;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谢建 |
地址: | 7425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种植方法。一种草莓种植方法包括培育壮苗、移栽定植、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和后期综合管理;所述培育壮苗包括繁殖苗地的选择,幼苗的选择,幼苗浇水以及施肥,本发提高了草莓幼苗在移栽后幼苗的茁壮率,保障了草莓的产量,与此同时使用的育肥少,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食用的草莓是该种植物的花托膨大了的聚合瘦果,其真正的果实是花托表面那些细小的颗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原产南美、欧洲等地,我国各地都有草莓栽培,也有野生的。每年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不过都是冬季上市,因为都是大棚栽种的反季节水果。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草莓对胃肠道和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草莓除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现阶段,草莓在移栽后壮率低,这样一来就会极大的影响草莓后期的产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草莓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出一草莓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草莓种植方法,包括培育壮苗、移栽定植、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和后期综合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壮苗包括以下步骤:
S1:繁殖苗地的选择,选择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的、肥力较高的水浇田,施足基肥,挖育苗地畦,宽150厘米~180厘米,沟宽35厘米,沟深25厘米,最后育苗,育苗时间为4月初;
S2:幼苗成活后每隔2-3天浇一次水或者一星期淹一次水;
S3:1个月后,每亩用0.5公斤复合肥兑水浇灌,每7天一次,连续四次后改半个月一次;
S4: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然后摘除病叶与老叶,每畦定植两行,离畦面边30厘米处定植,株距60-80厘米,栽后,立即浇水定篼。
S5:施肥,育苗地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钾,每株定植成活后在一星期后喷赤霉素;每亩用腐熟的菜饼200斤加尿素7-8斤,磷肥50斤,钾肥10斤,水溶解后每隔20天浇溉一次。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基肥按重量份数包括:秸秆粉30份、草木灰10份、贝壳粉10份、高岭土15份、聚丙烯酰胺5份、矿物元素复合肥料15份、中药渣5份、菌渣5份、干粪便10份。
优选地,所述矿物元素复合肥料按照重量份数,包括:磷肥2份、钾肥8份、氮肥15份。
7.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的赤霉素在喷雾时先将赤霉素在干净的碗内用白酒化解,然后兑水,每一克喷赤霉素兑水40-50斤,喷雾时连喷两次,时隔一星期至10天,在八月份严格控制施氮肥,且让其适当干旱,但不能过份。
进一步的,所述移栽定植包括以下步骤:
S2.1:土壤发酵:将土壤与发酵组合物混合均匀,在30℃~35℃的条件下,覆膜自然堆垛,所述的发酵组合物是由以下组分构成:动物粪便1500斤上下,菜子饼500斤上下,石灰氮100斤,富生根48斤,均匀旋耕后,喷水喷透,用薄膜覆盖,45天左右,以上的施肥重量均是一亩地所要施肥的量;
S2.2:一般在8月头,开始掀掉薄膜,等土干以后,开始做垄,加入地下害虫药和每亩50斤的高效肥,把垄做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县兴丰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县兴丰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7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