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分块拆分和重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8700.9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1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敏;徐磊;陈彦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rfid 建筑 分块 拆分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分块拆分及重构方法,通过BIM技术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并进行建筑组件分解,提高构件划分精确度,同时实现对各组件及工程所有内容的信息化存储;通过RFID标签与BIM模型数据关联,实现对各模型中各个单元信息的快速识别、读取以及追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基于BIM技术的房屋有序拆除,信息完整性均提高现场操作的效率;通过RFID自动识别构件信息,实现对建筑部件的运输与临时储存管理;通过BIM技术对建筑进行重构,利用RFID标签所储存数据信息实现现场的高效高质量安装;在验收阶段可实现BIM模型数据与实际建筑的对照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建筑分块拆分及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建筑拆除与复建工程中,准备工作及拆除过程工作量大并且时间周期长,复建时只能对建筑外貌进行部分留存或近似还原,重构建筑后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复建前后信息管理的脱节。目前在复建前会对原建筑进行构件划分与编号,而后按照编号进行原样复建拼装,但由于构件过多,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不到位,在整个设计和复建工程中工作衔接过于繁琐,导致工程非常耗费时间,工程效率不高,同时也会导致工作失误率得不到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建筑拆除与复建工程中信息采集有效率和完整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分块拆分及重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分块拆分及重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对需拆除与复建的建筑进行BIM建模,在建模后的模型含有所有组件的分块拆分关系和顺序;
2)根据BIM建后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形成拆除和重构方案;
3)拆除和重构方案确定后,按设定排序规则,对拆除和重构方案中所有组件进行划分归类,划分归类后再对拆除和重构方案分别进行分类编号;
4)对拆除和重构方案中所有编号单元进行RFID标签敷设;
5)现场建筑拆除,对拆除的组件中各个单元贴上RFID标签,每个移动环节后均更新对应单元RFID标签信息;
6)采购重构所需组件,对新购组件中各个单元贴上RFID标签;
7)现场重构:根据重构方案进行现场重构,建筑重构后的组件3D信息和单元的RFID标签送回模型管理和信息管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RFID标签将BIM模型数据直接存储在各组件上,实现对各组件信息的快速识别、读取以及追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BIM建模包括根据建筑原始的图纸、影视、图像资料进行BIM建模,建模后将模型中的所有组件名称映射入原始影视或图像资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始资料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完整信息资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组件还包括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建设年代、改造修缮的历史、实际尺寸、空间位置具体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立存拆除前的信息以及相关技术。
优选的:所述步骤3)划分归类指按不用拆除、拆除后可回用或再利用的、重新采购或设计组件归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流通渠道归类,也可根据其他需要划分归类,一切利用信息管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3)划分归类后对两个方案分别进行分类编号,分类编号包括组件中所有最小单元,保证模型中所有最小单元均有编号对应,并且两个方案中相同单元的编号统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8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