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8716.X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华;杨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7;G01N33/569;G01N33/543;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53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球菌 溶血 测定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试剂盒。本发明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试剂盒,包括试剂R1、试剂R2;其中试剂R1包括:表面活性剂5~30g/L、无机盐5~30g/L、防腐剂0.05~2g/L,并利用缓冲液调节pH为5~9;试剂R2包括:稳定剂5~100g/L、促凝剂5~15g/L、抗人ASO‑IgG抗体的致敏乳胶颗粒0.1~2g/L、抗冻剂1~10g/L、防腐剂0.05~2g/L,并利用缓冲液调节pH为5~9。本发明的测定试剂盒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成本较低,可以实现对ASO的准确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试剂盒。
背景技术
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 O,简称ASO)亦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链球菌溶血素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简称抗“O”或ASO。ASO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抗体。
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所以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存在。抗“O”的数值以单位计算,有100、125、166、250、333、500、625、833、1250、2500等数档。正常人一般在500单位以下,若高于5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ASO测定对于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其存在及含量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A族链球菌感染后1周,ASO即开始升高,4~6周可达高峰,并能持续数月,当感染减退时,ASO值下降并在6个月内回到正常值,如果ASO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多次测定,抗体效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
健康成人ASO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200IU/ml,其中少于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的ASO含量高于200IU/ml,儿童正常值为250U。ASO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等ASO明显升高。同时少数肝炎、结缔组织病、结核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亦可使ASO增高。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但除了急性阶段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ASO值的升高。
目前临床上常规的ASO检测方法包括胶乳凝集法、溶血抑制法、酶联免疫法、免疫比浊法等。胶乳凝集法采用血清和胶乳试剂相混合,根据有无凝集肉眼判断结果,此法易受人为因素和外界影响;溶血抑制法由于人或动物红细胞不稳定,对溶血素敏感性也不相同,故误差较大且操作步骤繁杂;酶联免疫法操作繁琐且耗时长,不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且不适合急诊样本及大数量样本的筛查检测;近年来应用最多的是胶乳免疫比浊法,此方法为均相测定,具有检测快速精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成本较低,且检测样本量少,可进行少量样本和急诊样本的测定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将抗体包被在胶乳颗粒上,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聚集颗粒,在一定波长下,通过测定聚集物所产生的浊度,即可测出标本中被检物的含量。
现有胶乳免疫比浊法,部分采用化学偶联法将特异性抗体结合于多种粒径组合的复合胶乳上,虽可兼顾检测灵敏度和线性范围,但胶乳试剂制备操作繁琐,易导致复合胶乳重复性差、稳定性差等。且胶乳试剂制备过程中,多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及离心与重悬,操作繁琐,制备时间较长,试剂均一性和稳定性较难控制。
而且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试剂盒,属于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盒,需要在低温(2~8℃)状态下贮存及运输,否则会破坏试剂的稳定性影响检测精度。目前体外诊断试剂大部分需要在2-8℃间低温冷藏保存,少数品种需-18℃冷冻保存,也有部分品种常温保存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8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