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80684.7 申请日: 2020-08-05
公开(公告)号: CN111912948A 公开(公告)日: 2020-11-10
发明(设计)人: 夏星辉;姜晨润;刘婷;张思波;王君峰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18 分类号: G01N33/18
代理公司: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代理人: 罗银燕
地址: 100875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模拟 研究 河流 悬浮 颗粒 沉积物 体系 转化 装置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拟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体包括顶部的控制盖,所述控制盖内部左右两侧装有小型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下方有支撑体,所述电动机连接传动齿轮,所述控制盖内部中侧设有空心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上部有圆盘状的翼,所述翼与搅拌桨为一体且被其体积稍大的圆柱形隔间包围,所述隔间底部留有小孔,可使搅拌桨上部穿过,所述隔间底部上方含有圆环形橡胶垫片,所述垫片被环形固定槽一固定,所述隔间顶部设有开口和塑料盖,所述搅拌桨中上部与齿轮相固定,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电动机齿轮,所述搅拌桨中部通过弹簧式卡锁与内径稍大的搅拌桨下部相接,所述卡槽设有多个,可调节搅拌桨的长度,所述控制盖内部下侧设有小孔,可使搅拌桨穿过,所述小孔上方设有轴封,所述轴封周围设有环形固定槽二,所述控制盖外部下侧有环形氙灯光照设备,所述控制盖外部下侧有外螺纹,所述螺纹下方与设有内螺纹的容器连接,所述控制盖外部上左侧具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可以调节电动机转速、氙灯光照强度以及接通外部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盖尺寸为,高15.0-20.0cm,内径40.0-60.0cm,壁厚0.5-2.0cm,内径∶高=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搅拌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包含圆盘状翼,直径为1.8-3.0cm,中上部与齿轮固定,上部分的内径为6.0-10.0mm,外径比内径大2.0-4.0mm;下部分内径比搅拌桨上部外径大0.1-0.6mm,外径比内径大3.0-6.0mm,上下部分通过卡锁连接,下部设有多个卡孔,可调节卡锁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盖内部的隔间尺寸为,内径6.0-10.0cm,高4.0-8.0cm,壁厚0.5-1.0cm,底部有小孔,孔径比搅拌桨上部的外径大1.0-2.0mm,顶部有开口,直径为4.0-8.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内部固定槽一的内径与橡胶垫片外径同大小,外径比内径大0.5-1.0cm,所述固定槽一内环形橡胶垫片的内径比搅拌桨上部的外径大1.0-2.0mm,外径比翼大4.0-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盖内部下侧小孔的孔径比搅拌桨上部外径大1.0-2.0mm,所述小孔上方有轴封,内径与搅拌桨上部外径同大小,外径比内径大2.0-5.0cm,所述轴封被环形固定槽二固定,内径与轴封外径同大小,外径比内径大0.5-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径为12.0-40.0cm,容器内径小于控制盖内径,高16.0-53.0cm,内径∶高=3∶4,容积1.8-67.0L,壁厚0.5-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左右两侧分别设辅助孔一和辅助孔二,所述辅助孔一为位置稍低的向内向下的倾斜孔,所述辅助孔二为位置稍高的向内的水平孔,具体参数为,辅助孔一孔径2.0-3.0cm,孔的管道中轴线与容器内壁的交点位于容器高度的55%-65%处;辅助孔二孔径0.5-1.0cm,孔的管道中轴线与容器内壁的交点位于容器高度的75%-85%处;辅助孔一的孔的管道中轴线与容器内壁的夹角为40-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有支撑底座,该底座与容器为一体,直径为顶部控制盖内径的70%-90%,高度为1.0-5.0cm。

10.一种模拟研究河流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氮转化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准备多个装置,实验开始前,打开控制盖上方的塑料盖,检查隔间内搅拌桨上部的翼是否置于橡胶垫片上,检查橡胶垫片是否位于固定槽一内,确认正常后,打开控制盖和辅助孔一、二,向不同的容器内分别加入沉积物、悬浮颗粒与河水样品(或模拟河水)构建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或只加入悬浮颗粒与河水样品(或模拟河水)构建水-悬浮颗粒体系,模拟河水用来降低实际河水样品中14NO3--N和14NH4+-N对氮同位素示踪的影响;

(2)对于水-悬浮颗粒-沉积物体系,加入定量15NH4+-N(15NH4Cl,99.0atm%15N)来研究体系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通过分析30N2产物研究耦合硝化反硝化速率;

(3)对于水-悬浮颗粒体系,加入定量烯丙基硫脲(ATU)来抑制体系中硝化作用的活性,同时向体系中加入定量的14NH4+-N(14NH4Cl,99.0atm%14N),15NO3--N(15KNO3,99.0atm%15N)和15NO2--N(15KNO2,99.0atm%15N)来研究体系中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反硝化过程会生成30N2O和30N2产物,而厌氧氨氧化过程会生成29N2产物;

(4)步骤(2)或(3)完成后,旋紧控制盖,将pH、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电导率(Conductivity)探头依次通过辅助孔一放入水体中测量水中的pH、DO、ORP、电导率和温度后用橡胶塞将辅助孔一封死,关闭辅助孔二,确保容器密封后接通控制板处的电源来启动电动机;

(5)每隔一定时间需要从装置内部取样并向其中充氧。首先关闭电源,打开辅助孔二的三通阀,收集容器内的气体;收集完气体后三通阀保持开启,打开辅助孔一收集容器内水样;待水样收集完毕后,将监测探头依次通过该孔放入水中,测量水中的pH、DO、ORP、电导率和温度;测量完毕后,利用小型充氧装置通过辅助孔一向体系内充氧;

(6)步骤(5)完成后,将辅助孔一和二关闭,开启电动机进行下一阶段的实验;

(7)实验结束后,通过步骤(5)收集最后一组气体和水样品,打开控制盖,利用过滤装置收集水中的悬浮颗粒,同时可采集沉积物样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06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