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电站锅炉管在复合运动条件下高频重熔涂层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0858.X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曲作鹏;赵文博;田欣利;王海军;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6/02 | 分类号: | C23C26/02;C23C4/129;C23C4/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邹文婷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电站 锅炉管 复合 运动 条件下 高频 涂层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垃圾电站锅炉管在复合运动条件下高频重熔涂层制备装置,包括锅炉管重熔器,锅炉管重熔器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轨道,支撑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两个固定盘相对的一侧均匀设有三爪卡盘,两个三爪卡盘内部卡合有圆柱管道,圆柱管道外侧面套接有外管,该垃圾电站锅炉管在复合运动条件下高频重熔涂层制备装置,在原水冷壁受热面高频感应重熔涂层制备生产线的基础上,加装了可移动柔性支撑架结构和卡盘夹持系统实现的。管道两端靠同步数控三爪卡盘装夹,控制精度高,可以保证管道完全转动同步而不会发生扭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垃圾电站锅炉管在复合运动条件下高频重熔涂层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的加快实施,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制约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是锅炉四管由于高温腐蚀严重,服役寿命很短,爆管现象频发,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安全生产压力。一直以来,国内外普遍采用表面涂层进行防护,用得较多的是堆焊技术。虽然堆焊技术目前应用较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但近年来因其稀释率较高、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正在受到其它方法的挑战;热喷涂技术尽管发源较早,但涂层的孔隙率和结合强度比起堆焊仍有差距,防护寿命偏短;采用激光、等离子、电弧熔覆技术,即预先涂敷于基体表面的涂层再进行熔覆的方法也有应用,但由于其粘接剂在熔覆时挥发难免出现气孔,难以抵御腐蚀气体的进入而应用前景受限;近年来重熔技术发展迅速,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根据各种重熔工艺的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垃圾焚烧锅炉水冷壁涂层制备而言,在激光重熔、高频感应重熔、火焰重熔、整体加热重熔、电子束重熔、等离子重熔和钨极氩弧重熔等多种重熔技术中,高频感应重熔在改善热喷涂层的组织和提高性能方面效果显著,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江苏科环公司在国内率先采用火焰喷涂自熔合金+高频感应重熔的复合方法在膜式水冷壁管排表面制备涂层,性价比明显优于堆焊,在国内影响越来越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目前该技术用于水冷壁受热面已接近成熟,但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内的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管道就难以应用。这是因为与水冷壁仅需受热面有涂层,所以可采用水冷壁在传动链的驱动下,整体向前移动穿过高频感应线圈实现重熔的方法制备涂层。而这些管道的整个外壁都有涂层,因此在涂层重熔时除了管道要自转之外,还要相对固定的高频感应线圈做轴向进给运动。管道的这种复合运动给高频重熔造成了困难,因为9米长的管道如果中间完全悬空,如没有径向支撑势必要产生一定幅度的弯曲变形,而涂层重熔时当管道从感应线圈中间通过时,要求管外壁表面到线圈内缘的距离必须精确且稳定,误差只能允许毫米级。而一旦管道发生弯曲变形极易造成两者间的距离变化:如距离过近,温度过高造成晶粒粗大、微裂纹萌生,甚至涂层出现过烧或流淌,甚至二者间会发生触碰乃至短路;距离过远,温度偏低重熔未完成,最终涂层达不到重熔的目的;如距离忽远忽近,则会影响重熔的一致性。由此看来,必须要设置径向支撑,但只要设置径向支撑必然会对管道与高频线圈的相对移动造成困难,如何破解,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垃圾电站锅炉管在复合运动条件下高频重熔涂层制备装置,具备圆柱管道和外管与高频线圈移动便捷等优点,解决了管道与高频线圈的相对移动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0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