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恢复替加环素抗菌活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0944.0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2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付品;杨洋;董栋;郑永贵;吴湜;郭燕;朱德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C231/22 | 分类号: | C07C231/22;C07C23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替加环素 抗菌 活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重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具体涉及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尤其是针对替加环素药敏试验中,恢复抗菌活性的方法。本发明中针对替加环素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保持替加环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不易被降解;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EDTA在制备替加环素的稳定剂复敏液中的用途;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其他试剂,仅在常规操作基础上,在替加环素纸片上滴加适当体积的复敏液即可完成操作,解决目前替加环素药敏试验的重大问题,有助于获得真实可靠的体外替加环素药敏结果,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重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具体涉及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尤其是针对替加环素药敏试验中,恢复抗菌活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对其的耐药率快速上升。根据2015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自2005年开始,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重要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快速上升。国内30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平均值为15%,部分医院可高达5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平均值在60%以上,部分医院可高达90%。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被人为之治疗此类耐药细菌所致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细菌对其耐药可导致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
替加环素作为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所致感染的重要抗菌药物,其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替加环素理化性质活泼,含多酚基团,易氧化降解或形成差向异构体,不宜在光线及空气中久置;配置后的培养基隔夜存放也会使检测结果升高,其中肉汤较琼脂更容易溶解氧,导致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其敏感性时往往出现假耐药现象。锰离子对Etest法对替加环素测定结果影响的结果显示,对于不动杆菌属、黏质沙雷菌、肺炎链球菌,Etest检测方法的MIC结果较微量肉汤稀释法高,尤其是在鲍曼MIC90高4个稀释倍数。培养基存放时间过长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需使用当天新鲜配制的培养基,肉汤培养基中氧含量较高,存放时间过长由于氧化作用而使替加环素失活。以经典的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替加环素敏感性发现,肉汤微量稀释法的MIC50/MIC90为1/4mg/l,Vitek系统、Etest、MTS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为:4/≥8mg/l、2/4mg/l、0.5/2mg/l。以FDA或/EUCAST为判断标准,三种药敏方法在测定替加环素敏感性上均存在大误差或重大误差。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某些医院若采用常规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其中介率和耐药率之和可达60%以上,而是加上此部分菌株若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测定,中介率和耐药率均为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恢复替加环素抗菌活性的方法,尤其是针对替加环素药敏试验影响因素的方法。
为了在体外常规药敏试验中,准确测定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结果,本发明采用一种复敏液(具体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浓度范围为0.02mol/L-2.0mol/L),可保持替加环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不易被降解。
本发明提供了EDTA的新用途,即EDTA在制备替加环素的稳定剂复敏液中的用途;所述的EDTA的浓度范围为0.02mol/L-2.0mol/L。
较好的,EDTA保持替加环素的稳定性。例如,EDTA保持替加环素不易被降解。
本发明有助于获得真实可靠的体外替加环素药敏结果。
较好的,所述的应用包括机器自动化检测、纸片扩散法试验、琼脂稀释法试验、Etest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或者试管稀释法试验。
其中,所述的纸片扩散法试验包括在一张替加环素纸片上滴加2-20μl的复敏液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0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