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3158.6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曙;刘欢;吴桐;王名均;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陶洪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隧道 混凝土 钢筋 保护层 支撑 限位 装置 | ||
一种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涉及支撑装置领域。该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包括固定板、一端与固定板连接的中空的固定管、滑动插设于固定管远离固定板一端的连接管及限位螺栓,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连接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端面设有十字形的定位槽,连接管外壁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固定管外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连接管沿固定管移动时,使限位螺栓依次穿过一个定位孔和一个限位孔。本申请提供的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能够对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固定二衬钢筋以保证将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撑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施工技术的局限性以及隧道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现象,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好是引起收缩裂纹的重要因素,会导致二衬混凝土结构不稳定进而危及行车安全,不同于一般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采用内模、外模进行塑型固定尺寸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一般采用同标号水泥砂浆垫块绑扎在内、外侧钢筋上达到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层厚在设计范围内的效果,但是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只有一侧二衬台车外模另一侧为初支喷射混凝土,由于隧道围岩爆破施工的不确定性导致围岩普遍存在超欠挖问题,围岩爆破开挖后裸露的岩层存在坍塌等风险需要立即进行立钢架喷射初支混凝,由于喷射混凝土回弹和人工喷射初支混凝土的过程控制不精确,导致喷射混凝土初支面部分或大量欠喷,此时由于欠喷采用绑扎水泥垫块无法起到支撑限位钢筋作用,在初支喷射混凝土厚度已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厚度下再采用二次补喷不仅浪费大量的机械台班、人工费用而且拖延工期进度。
因此,需要一种针对初支面与二衬钢筋支撑装置来固定二衬钢筋安装位置,以控制混凝土浇筑后使钢筋保护层在合格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其能够对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固定二衬钢筋以保证将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其包括固定板、一端与固定板连接的中空的固定管、滑动插设于固定管远离固定板一端的连接管及限位螺栓,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连接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端面设有十字形的定位槽,连接管外壁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固定管外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连接管沿固定管移动时,使限位螺栓依次穿过一个定位孔和一个限位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固定板和固定管之间连接有支撑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端面设有四个凸块,四个凸块之间围合形成定位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端面设有一条滑槽,滑槽内滑动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伸出滑槽后连接有滑轨,每条滑轨连接有两个可沿其移动的凸块,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滑轨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滑块均连接有一个贯穿出连接管的锁止螺栓,每个锁止螺栓贯穿出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对应的锁止螺母,连接管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条形孔,滑块沿滑槽移动时带动锁止螺栓沿条形孔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凸块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被配置成旋转时沿其轴向移动抵压或停止抵压对应的滑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上开设有与四个凸块卡接的定位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多个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用于分别依次穿过并连接定位板和一个凸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定位槽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