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ST2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预后模型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3199.5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葛均波;程蕾蕾;王妍;姜惠琴;林瑾仪;张晨璐;陈佳慧;章箎;吴薇;李静;王春晖;沈毅辉;张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st2 评价 肿瘤 免疫 治疗 相关性 心肌炎 预后 模型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ST2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预后模型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ST2的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预后的模型。免疫性心肌炎是肿瘤免疫治疗中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sST2是一种新型心脏标志物,参与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等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过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ST2的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预后的模型,有利于为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提供参考信息,从而辅助临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ST2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预后模型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深刻变革了肿瘤治疗理念,改写了肿瘤治疗的常规模式。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在我国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之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免疫性心肌炎是肿瘤免疫治疗中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其病死率可高达39.7%-46%。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很大,疾病转归及预后也截然不同。一部分患者可停药后自行好转;一部分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才能缓解;另有40%的患者最终因免疫性心肌炎而死亡。因此,准确对免疫性心肌炎患者进行预后预测,从而给出最佳治疗策略,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免疫性心肌炎的疾病评估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心超、心脏磁共振等检查。心内膜活检是诊断和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风险性及活检范围局限性等缺点,目前仍未常规普及。基于目前的评估手段,仍然无法对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进行准确地判断,使得临床医生对于后续心肌炎治疗的疗程以及是否还能接受抗肿瘤治疗等问题一筹莫展。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esis-2,sST2)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参与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等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过程。国内外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已经推荐其作为心衰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信息的预测因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辅助临床医生对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进行更准确的判断的技术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中,sST2升高与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sST2升高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此外,sST2水平(血浆sST2浓度)越高,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预后越差。sST2可作为一种新型心脏标志物,能够有效提示心功能改变的严重程度,其升高水平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因此,认为sST2水平能够协助判断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疾病转归及预后。
目前,免疫性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是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5.0版。该分级系统主要根据患者症状、是否需要治疗、是否危及生命以及是否死亡来进行分级,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无法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本发明基于前期观察到的sST2水平在免疫性心肌炎预后预测方面的价值,提供一种结合sST2水平、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血浆cTnT浓度)、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血浆NT-proBNP浓度)以及心超检查结果的评估模型,为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疾病转归和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sST2评价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的预后模型,该模型包括相关的风险因子、相关的风险因子不同状态时对应的评估分值以及各项评估分值相加后获得的总分值对应的预后状态;所述相关的风险因子包括血浆sST2浓度。
优选地,所述相关的风险因子还包括血浆cTnT浓度、血浆NT-proBNP浓度和心超检查结果。
优选地,所述相关风险因子不同状态包括血浆sST2的不同浓度、血浆cTnT的不同浓度、血浆NT-proBNP的不同浓度和心超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严重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1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