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3371.7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姜艳;曾鹏;陈国木;邱伟佳;张少博;刘建平;李国峰;陶余彩;吴钧;刘迅;杨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20 | 分类号: | C22B19/20;C22B3/46;C25C1/16;C25C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谢松 |
地址: | 650102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位 自动控制 选择性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所述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包括:提供含铜离子和镉离子的溶液;向含铜离子和镉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锌粉进行置换除铜,固液分离后得到置换除铜后液和铜渣,其中,利用反应终点电位控制置换除铜过程中锌粉的加入量;向置换除铜后液加入锌粉进行置换除镉,固液分离后得到置换除镉后液和海绵镉,其中,利用反应终点电位控制置换除镉过程中锌粉的加入量。本发明利用电位测量方式判断溶液铜、镉杂质置换反应终点,分步提取溶液中的铜、镉,达到精准除杂质的目的,从而优化镉回收处理工序,降低锌粉单耗和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控制水平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冶金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锌湿法冶金过程中,锌焙砂经中性浸出产出的上清液含有铜、镉、钴、镍等杂质元素,为了达到锌电积溶液质量要求,必须对上清液中杂质元素进行有效处理。
经典的溶液净化工艺有锑盐锌粉净化技术、砷盐锌粉净化技术和黄药/黄萘芬净化技术,上述经典工艺主要是针对如何去除上清液钴元素而采取的不同技术方法。而针对上清液铜、镉杂质,在三段锑盐锌粉净化技术和黄药/化萘芬净化技术中,往往是在一段低温净化中通过加入过量的锌粉将铜、镉杂质一同去除,除铜镉后的混合渣单独送镉回收工序再处理分别回收铜和镉,得到富铜渣和海绵镉再进行精炼。在反应过程中铜镉同时除去,形成铜镉间金属化合物,一部分化合物将未反应完全的锌粉包裹起来,使被包裹的锌粉失去置换杂质的能力。为了得到合格的净化溶液,需要加入更多的锌粉将溶液中残余的铜镉除去,增加了锌粉单耗。据统计,一段净化除铜镉锌粉加入量为理论量的2~3倍,混合除铜镉工艺不仅增加了锌粉单耗,同时也增加了镉回收工序的处理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除铜镉工艺流程冗长,锌粉单耗高的问题。
一种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包括:
提供含铜离子和镉离子的溶液;
向含铜离子和镉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锌粉进行置换除铜,固液分离后得到置换除铜后液和铜渣,其中,利用反应终点电位控制置换除铜过程中锌粉的加入量;
向置换除铜后液加入锌粉进行置换除镉,固液分离后得到置换除镉后液和海绵镉,其中,利用反应终点电位控制置换除镉过程中锌粉的加入量。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含铜离子和镉离子的溶液为锌焙砂经中性浸出后的中上清液。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置换除铜的过程中,控制反应终点电位为0~100mV。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置换除镉的过程中,控制反应终点电位为-800~-1000mV。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置换除铜的过程中,控制反应终点电位为50mV;
所述置换除镉的过程中,控制反应终点电位为-900mV。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置换除铜的反应温度为55~65℃;所述置换除镉的反应温度为55~65℃。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锌粉的粒径0.02~0.05μm。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将所述海绵镉进行压团。
所述的电位自动控制选择性净化除铜镉的方法,其中,所述固液分离得到置换除铜后液和铜渣具体包括:采用精密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置换除铜后液和铜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3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