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3441.9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彩慧;王建荣;杜军卫;边俊荣;何海平;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长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81;B01D53/50;C01C1/24;C01C1/26;C01D5/00;C05C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温霞云 |
地址: | 0434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再生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及设备,属于焦炉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烟气脱硫废盐处理。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步骤为:(1)将烟气脱硫废盐溶解、絮凝除杂,与碳酸氢铵溶液及硫酸钠固体制成硫酸钠饱和液,保持36‑42℃,经离心后获得碳酸氢钠和母液Ⅰ;(2)母液Ⅰ经酸氢铵塔分解碳酸氢铵,分解获得的氨气与二氧化碳和硫酸钠,其中氨气与二氧化碳送入碳酸氢铵回收装置用于生成碳酸氢铵溶液,离心获得硫酸钠固体和母液Ⅱ;(3)母液Ⅱ硫酸铵生成系统,生产硫酸铵化肥。本发明不但能大幅度降低烟气干法脱硫的运行成本,提高脱硫效率,增大碳酸氢钠的利用率,同时对优化环境条件起到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焦炉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烟气脱硫废盐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炉窑中,如焦炉烟道废气、燃煤、燃气锅炉废气、电弧炉、焚烧炉等燃烧废气脱硫多采用湿法、干法及半干法脱硫工艺。湿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后的烟气由于水蒸汽含量高、扩散条件差,烟气离开烟囱时会形成冷凝水滴,形成所谓的“烟囱雨”和白色烟羽,污染环境,目前环保政策不推荐使用。烟气干法脱硫由于工艺设备投资低、操作简单、设备无腐蚀、无废水产生,无白色烟羽、技术成熟,操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行业的认可。
但是以碳酸氢钠干法脱硫产生的固体脱硫废盐,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该固体脱硫废盐目前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而固体废盐大量堆积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运行成本高。以碳酸氢钠为脱硫剂的干法脱硫为例,烟气脱硫的钠硫比为3:1(其中包含脱硫废盐中未反应的碳酸钠部分),目前市场上国产碳酸氢钠价格为1750元/吨,通过磨机将碳酸氢钠研磨至800目左右,需要100元成本,即烟气中脱除1吨二氧化硫,仅脱硫剂成本为(1750元+100元)*3=5550元。因此,由于干法脱硫废盐再生技术的空白,不仅造成行业运行成本高,而且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缺陷。
为了解决现有烟气脱硫废盐无法处理造成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研发了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及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方法,步骤为:
(1)将烟气脱硫废盐溶解、絮凝除杂,与碳酸氢铵溶液及硫酸钠固体制成硫酸钠饱和液,保持36-42℃,经离心后获得碳酸氢钠和母液Ⅰ;
(2)母液Ⅰ经酸氢铵塔分解碳酸氢铵,分解获得的氨气与二氧化碳和硫酸钠,其中氨气与二氧化碳送入碳酸氢铵回收装置用于生成碳酸氢铵溶液,离心获得硫酸钠固体和母液Ⅱ;
(3)母液Ⅱ硫酸铵生成系统,生产硫酸铵化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生成的碳酸氢铵溶液及硫酸钠固体用于步骤1)制备硫酸钠的饱和液,形成烟气脱硫废盐的循环回收利用。
所述步骤1)制得的硫酸钠饱和液中加入pH调节剂,使溶液pH控制在8-9之间,添加絮凝剂降低溶液中COD,可有效去除溶液中烟尘、煤焦油及不溶物等杂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完成上述方法的设备,包括碳酸氢钠生成装置、硫酸铵生成装置,碳酸氢铵回收装置;
所述的碳酸氢钠生成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脱硫废盐储罐、脱硫废盐预处理釜、板框压滤机、碳酸氢钠反应釜、碳酸氢钠离心机、母液储罐Ⅰ;
所述的硫酸铵生成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碳酸氢铵分解塔、再沸器、硫酸钠反应釜、硫酸钠离心机、母液储罐Ⅱ、硫酸铵反应釜、硫酸铵离心机、母液储罐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长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长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