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无人车分层决策方法、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3631.0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丘腾海;蒲志强;刘振;易建强;常红星;张海莹;张天乐;王彗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W60/00 | 分类号: | B60W60/00;B60W50/00;B60W40/02;B60W40/105;B60W4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知识 数据 驱动 无人 分层 决策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无人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无人车分层决策方法、系统、装置,旨在为了解决现有无人车决策方法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时刻t下的第一感知数据,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包括被控无人车周围环境数据、被控无人车自身状态数据;基于所述第一感知数据,通过行为决策网络,获取所述被控无人车的最佳行为策略;基于所述最佳行为策略所转换的目标状态,通过动作决策网络,输出所述被控无人车的最佳动作策略。本发明能够根据各种场景下的无人车周围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做出最佳行为动作决策,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无人车分层决策方法、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从国际无人车产业总体发展情况看,美国、德国等国家科技研发投入较早,引领产业前沿,发展水平领先于我国。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日益发展和5G技术的成熟,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了无人车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决策规划系统是支撑无人车自主行驶的核心算法之一,通过综合周围环境和自身信息,基于无人车行驶合法、安全、舒适等准则,合理决策出无人车的行为动作,发送给无人车控制层执行。
无人车决策系统主要有基于知识和基于数据两大类。基于知识的决策方法包括有限状态机等,将无人车的行为进行划分,根据行驶规则、知识和交通法规等建立规则库,基于规则逻辑确定无人车的行为动作。优势在于可解释性强,算法逻辑清晰,便于建模等,但存在规则的分割导致无人车行为不连贯,知识规则难以覆盖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尤其对于复杂环境下无法基于实时系统及时更新优化规则与方法。
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研究起步较晚,通过对环境样本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与网络结构,由数据驱动建立与环境相匹配的规则库,输出决策行为动作,涉及深度学习、决策树等方法研究。它能够基于构建的环境模型,通过自学习数据训练的方式优化模型,对复杂环境和可能出现的未知情况覆盖面更广,但存在决策结果解释性差、需要大量试验数据等问题。因此,针对无人车决策规划的研究并不完善,有待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无人车决策方法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无人车分层决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时刻t下的第一感知数据,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包括被控无人车周围环境数据、被控无人车自身状态数据;
步骤S200,基于所述第一感知数据,通过行为决策网络,获取所述被控无人车的最佳行为策略;
步骤S300,基于所述最佳行为策略所转换的目标状态,通过动作决策网络,输出所述被控无人车的最佳动作策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被控无人车自身状态数据包括被控无人车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所述被控无人车周围环境数据包括所述被控无人车周围对象的为位置、速度、加速度、交通标识。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行为决策网络中:
行为决策层D的节点包括加速D1、减速D2、超车D3、左变道D4、右变道D5、保持D6;
准则层L的节点包括合法性L1、安全性L2、舒适性L3、快速性L4;准则层L各节点的等级表示为Lij,其中i为节点类型,j为节点等级;
观测层O的节点包括所述被控无人车及其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象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交通标识其中, k=1,2,3,4,5,表示无人车自身、前、后、左、右方向的对象;
决策网络条件概率表,包括所述行为决策层到准则层、准则层到观测层各变量的条件概率,分别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