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PET塑料杯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3644.8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胡翠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26;B29L22/00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pet 塑料杯 成型 模具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次性PET塑料杯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上模体,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板并与上模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体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嵌设有下模体,所述安装座内对称设有两个方形腔,两个所述方形腔分别位于下模体的两侧。该成型模具将热能收集,并转化为机械能进行散热,在这个散热的过程中,还设有辅助机构,散热的效果更佳,同时整个过程中没有使用到电能,减少了电能的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杯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次性PET塑料杯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塑料杯进行生产时,我们一般采用注塑模具进行成型,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一般用来生产一些塑料类的产品,对于现在的注塑模具来说,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注塑模具会使用的水冷进行散热,而水冷的进行散热的成本较为昂贵,所以有一些风冷散热的散热模具,而不管采用风冷散热还是水冷散热,现有的散热设备都需要使用电能进行驱动,而注塑模具中存在大量的热能,所以如何将这些热能合理的利用,并用来进行散热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次性PET塑料杯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该成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将热能收集,并转化为机械能进行散热,在这个散热的过程中,还设有辅助机构,散热的效果更佳,同时整个过程中没有使用到电能,减少了电能的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次性PET塑料杯成型模具,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上模体,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板并与上模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体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嵌设有下模体,所述安装座内对称设有两个方形腔,两个所述方形腔分别位于下模体的两侧,所述安装座内对称设有两个滑腔,两个所述滑腔内均设有用于散热的辅助机构,所述安装座内贯穿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位于上模体的下方,两个所述方形腔内均设有热触发机构,两个所述热触发机构分别与两个辅助机构相配合,所述通槽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与其中一个热触发机构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对称设有与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均安装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模体下端的两个导向杆,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分被延伸至两个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热触发机构包括设置在方形腔内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方形腔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均匀设有多个球状气囊,每两个相邻的球状气囊之间相贴合,每个所述球状气囊内均设有承重球,每个所述球状气囊内均填充有低沸点溶液,所述方形腔的靠近下模体的一侧内壁嵌设有导热块,所述方形腔远离导热块的一侧设有散热鳍片。
优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上下滑动连接在滑腔内的磁性活塞板,所述转盘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磁性活塞板相配合的环形磁条,所述环形磁条由两个磁极不同的半环形的磁条组成,所述磁性活塞板的下端通过两个连接弹簧与滑腔的内底部弹性连接,所述滑腔位于磁性活塞板的下方空间通过进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滑腔位于磁性活塞板的下方空间连通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位于下模体的下方,所述蛇形管远离对应滑腔的一端通过出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内均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机构包括设置在通槽内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和位于左侧的转动杆上均套设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所述转轴的侧壁沿其周向安装多个扇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