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载除湿精密空调的控制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3773.7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刘旭升;郭怀远;仝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4 | 分类号: | F24F11/54;F24F11/61;F24F11/64;F24F11/65;F24F11/84;F24F11/871;F24F11/52;F24F110/20;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精密 空调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载除湿精密空调的控制系统与方法,适用于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包括第二蒸发器、电磁阀以及电子膨胀阀M2,第二蒸发器与电子膨胀阀M2串联后与电磁阀并联,记作低载除湿单元,低载除湿单元串联在压缩机与第一蒸发器之间,该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到的环境湿度检测值;当压缩机以低于频率设定值的工作频率运行于低载状态时,判断低载状态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预设时长,若是,当判定环境湿度检测值大于除湿设定值时,关断电磁阀,并根据阀门开度值,调节电子膨胀阀M2的开合度,其中,阀门开度值由第二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第一冷媒饱和温度确定。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精密空调频繁启停,实现精密空调低载除湿运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精密空调低载除湿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载除湿精密空调的控制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低载除湿是指空调负载很低并伴随除湿需求,该模式下的空调冷量范围可能会超出空调的低负载范围,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在空调冷量的作用下仍会降低,将造成空调系统停机,导致外界环境高湿度,出现湿度失控现象。
在数据中心中使用的精密空调为工业空调,此类空调的运行温度必须在其相应的温度区间,且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较为敏感,以通过更加精准的控制,使得室内环境的温湿波动范围较小。
由于客户端数据处理使用需求的变化,会导致数据中心的负载增加或者减小,使得数据中心内的室内环境温度存在波动变化,进而影响精密空调制冷量。另外,由于冬夏季环境温度不一样,并且由于墙体维护结构的散热不同,也会改变精密空调制冷量,使得数据中心内精密空调的负载发生变化。
而现有技术中,精密空调通常是采用启停机控制,即数据中心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精密空调停机。这种启停机控制方式,会导致精密空调在低载运行时数据中心内环境温度波动变化较大,并且精密空调停机后,无法对数据中心内进行除湿作业。
另外,精密空调在停机之后再启动时,需要满足精密空调的最短停机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存在造成数据中心内的超温、湿度失控的可能,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并且精密空调频繁启停,对精密空调的使用寿命也会造成影响。
虽然现有变频精密空调能缓解精密空调频繁启停,但是不能并完全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在现有精密空调结构的基础上,对蒸发器功能进行划分,结合修改后的外风机转速控制、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以避免精密空调频繁启停,实现精密空调低载除湿运行。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低载除湿精密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适用于精密空调,精密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电磁阀以及电子膨胀阀M2,第二蒸发器与电子膨胀阀M2串联后与电磁阀并联,记作低载除湿单元,低载除湿单元串联在压缩机与第一蒸发器之间,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检测到的环境湿度检测值;步骤2,当压缩机以低于频率设定值的工作频率运行于低载状态时,判断低载状态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预设时长,若是,当判定环境湿度检测值大于除湿设定值时,关断电磁阀,并根据阀门开度值,调节电子膨胀阀M2的开合度,其中,阀门开度值由第二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第一冷媒饱和温度确定。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步骤2中,计算阀门开度值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1,获取第二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第一冷媒压力,并根据第一冷媒压力,计算第一冷媒饱和温度,第一冷媒饱和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1=a1+a2lnP1(t)+a3(lnP1(t))2+a4(lnP1(t))3+a5(lnP1(t))4+a6(lnP1(t))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