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热处理加工用炉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3978.5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1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47100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械配件 热处理 工用 | ||
本发明涉及配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热处理加工用炉体,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开合门,所述炉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炉体的表面设置有散热扇,所述炉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水箱。该用于机械配件热处理加工用炉体,电机带动转动台和固定装置进行旋转,进而使螺纹杆进行旋转进行热处理,方便是螺纹杆进行旋转进行热处理,提高加热后螺纹杆受热的均匀度,避免由于螺纹杆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螺纹杆的硬度,提高螺纹杆热处理后的效果,增加螺纹杆的硬度,降低螺纹杆由于受热不均匀造成螺纹杆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热处理加工用炉体。
背景技术
金属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杂质较多,其物理化学性质在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性。通过热处理加工 ,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提纯,完善其内部的纯度,热处理技术还能够强化其质量的提升,优化其实际的使用性能。把工件盛放某些介质中进行加热,并达到一定的温度,保持如此温度的情况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运用速度不同的冷却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就是热处理技术。
螺纹杆在加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提高螺纹杆的耐磨性,因此需要加热炉体来对螺纹杆进行加热,现有的一些加热炉体在对螺纹杆进行加热的时候,由于是将螺纹杆平放在加热炉体的内部,容易使加热时的螺纹杆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对螺纹杆加热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方便使螺纹杆均匀受热的加热炉体。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热处理加工用炉体,具备方便使螺纹杆受热均匀等优点,解决了一些加热炉体在对螺纹杆进行加热的时候,由于是将螺纹杆平放在加热炉体的内部,容易使加热时的螺纹杆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对螺纹杆加热的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方便使螺纹杆受热均匀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热处理加工用炉体,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开合门,所述炉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炉体的表面设置有散热扇,所述炉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炉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表面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在炉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在转动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台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表面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夹持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夹持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开合门在炉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隔热板在炉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将炉体分为上仓和下仓,所述凸块的形状为半圆形凸块,所述冷却管在电机的表面活动套接,所述冷却管的形状为螺纹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盘在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为半圆形凹槽,所述凸块在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贯穿隔热板和支撑板与转动台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与隔热板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台在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半圆形凹槽,所述夹持臂在第一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挡板在第一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在夹持臂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在转动台的顶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