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节对虾运输箱体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4207.8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7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姜松;周发林;杨其彬;江世贵;黄建华;杨丽诗;李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8/04 | 分类号: | B65D8/04;B65D81/18;B65D85/50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运输 箱体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节对虾运输箱体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以及箱体内部管道,箱体内部空间通过顶盖与外部连通,箱体顶盖附近设有喂食装置;管道靠近箱体底部位置设有水泵,水泵沿管道轴向推动水流;管道呈螺旋状结构,管道靠近箱体底部位置为管道首端,广岛靠近箱体顶盖位置为管道末端,管道从管道首端螺旋线状通向管道末端,管道在朝向箱体顶盖位置设有开口,管道除靠近箱体顶盖位置外,其余位置皆封闭,管道为深色不透光材料;管道通过一连通管首尾相连,连通管靠近管道首端位置设有一光源,本发明通过多层液体的缓冲,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碰撞对斑节对虾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斑节对虾运输箱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斑节对虾属于对虾科、对虾属甲壳类。斑节对虾是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350毫米,体质量可达500克以上,自然成熟个体平均体长一般可达250-350毫米,平均体质量为200-400克。雌虾比雄虾大。斑节对虾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随着个体大小栖息环境、饵料等因素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捕获自天然海域者体色较为鲜艳,呈红褐或浅褐色。体背上通常有9条白色横带明显易见,其分布位置如下:3条位于头胸甲上,第2-6腹节各有1条,尾部1条。至于鱼塭和池塘养成者其体色略呈暗青或深草绿色,而且上述白色带亦不明显。步足和游泳足则具有鲜艳之黄、蓝相间颜色。第1对步足伸至或稍超出第2触角柄腕末端。第3对步足最长,伸至第Ⅰ触角柄末端,或以指节超出之。第5对步足伸至第2触角柄第1节中部。第1对步足有基节刺和座节刺,第2对步足仅有基节刺。第1-4对步足具外肢,第5对步足无外肢。尾节两侧皆无小刺,其上之中央沟浅而不明显;斑节对虾成体喜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底,分布于水深为60米以浅海区,以水深20-40米的海区渔获最高。斑节对虾的食性较广,不但摄取动物性食物,也可摄食植物性食物,为杂食性虾类。
现有的斑节对虾运输方式,多采用箱体或袋体整体注水打包运输,斑节对虾大量堆叠,斑节对虾因空间狭小而互相撕咬、颠簸导致死亡等多种因素,使得斑节对虾运输成活率不高;同时麻醉剂的过量使用使得斑节对虾的使用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斑节对虾运输箱体及其使用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斑节对虾运输箱体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以及箱体内部管道,所述箱体内部空间通过顶盖与外部连通,所述箱体顶盖附近设有喂食装置;所述管道靠近所述箱体底部位置设有水泵,所述水泵沿所述管道轴向推动水流;所述管道呈螺旋状结构,所述管道靠近所述箱体底部位置为管道首端,所述广岛靠近所述箱体顶盖位置为管道末端,所述管道从管道首端螺旋线状通向管道末端,所述管道在朝向所述箱体顶盖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管道除靠近所述箱体顶盖位置外,其余位置皆封闭,所述管道为深色不透光材料;所述管道通过一连通管首尾相连,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管道首端位置设有一光源。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内光源朝向所述管道末端照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喂食装置通过所述箱体顶盖朝向所述箱体内部投食。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开有密集排布的开孔,所述开孔直径小于斑节对虾直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与所述管道首端连接处设有挡板。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管道通过单向翻转铰链连接。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与所述管道之间注有液体。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壁上设有加热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斑节对虾运输箱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水泵启动,使斑节对虾在管道中随水流整体移动,当斑节对虾移动至所述箱体顶盖位置时,喂食装置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42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软度皮革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瓶盖以及瓶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