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5081.6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7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慧胜;左勇;孙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3/20 | 分类号: | H05B3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变色 柔性 电致发光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电致发光粉与聚合物溶液均匀共混得到的复合活性材料,通过溶液成膜的方法,在柔性透明的导电基底层层堆叠介电常数不同的双发光层,再在上层构建一层电极层,制备出柔性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在驱动的电场强度升高的过程中,发光颜色能从橙光实时变到白光再到蓝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变色器件具有优异柔性和机械稳定性,并能设计成各种形状,显示不同图案。本发明可在伪装或时尚装饰等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发挥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电子器件在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生物医学等新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光器件作为基本且重要的组件之一,在信息可视化显示、固态照明、传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简单地将电致发光粉分散到柔性聚合物基体中构建发光活性层,再与上下两电极组装制备得到的柔性交流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简易的制备工艺、较低的生产成本、出色的耐用性以及可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等独特特性,被视为柔性显示强有力的候选者。
同时,作为发光器件,发光颜色的多样性以及可调性对于显示、指示或装饰至关重要。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策略实现单个器件发光颜色的实时动态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利用全溶液制备法,在柔性透明电极基底上,依次构建不同介电常数的双发光层,最后在此基础上涂覆一层导电活性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发光活性组分:取适量的电致发光粉,加入到聚合物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发光粉/聚合物复合材料;其中,选取不同光色的电致发光粉和不同介电常数的聚合物,得到不同光色的复合材料;尤其可得到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橙光发光粉/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以及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蓝光发光粉/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
(2)制备发光层:将步骤(1)所制备的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橙光发光粉/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均匀构建在柔性透明电极上,得到橙光发光层;待干燥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上均匀地构建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蓝光发光粉/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得到蓝光发光层;
(3)构建电致发光器件:在步骤(2)所得到的发光层上涂覆一层导电活性材料,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可动态变色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电致发光粉包括铜、铝、氯、锰等掺杂的硫化锌,所述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氰基树脂。
本发明步骤(1)中,制备发光活性组分的操作步骤为:将聚合物先配制成固含量为15%-30%聚合物溶液,再按照电致发光粉与聚合物质量比为0.5:1-3:1((0.5-3):1)进行机械混合,得到发光活性组分。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柔性透明电极选自氧化铟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氧化铟锡/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银纳米线/聚氨酯。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发光层构建为层层涂覆,先均匀地在柔性透明电极上构建低介电常数的橙光层,厚度为30-80微米,再在其上构建高介电常数的蓝光层,厚度为30-80微米。
本发明步骤(3)中,所述的导电活性材料选自银纳米线、银浆、聚3,4-乙烯二氧噻吩、导电油墨。
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在高的驱动频率下,可通过调节器件的驱动电场,实现器件发光颜色由橙光变到白光以及蓝光的实时调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