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位移阻尼器力学试验加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5243.6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4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谭岱云;杨魁;马明;张誉严;蒋龙飞;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煤化工应用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移 阻尼 力学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位移橡胶阻尼器力学加载试验装置,包括与拉力机相连的上、下横梁,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横梁之间对称铰接有固定角位移橡胶阻尼器的定位件,该定位件由上、下两块定位板相互铰接成直角,且上定位板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板与上横梁相铰接,下定位板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板与下横梁相铰接。可方便地将被测的两个角位移橡胶阻尼器固定在本试验装置对称设置的定位件上,通过上、下横梁与拉力机连接后,即可通过拉力机施加的纵向拉力,测得在对应拉力下,被测的角位移橡胶阻尼器发生的角度变形量,得出角位移橡胶阻尼器的抗震性能,拆装方便、检测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学试验加载装置,尤其是一种对角位移橡胶阻尼器进行力学加载试验的装置,属于拉力试验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木材是人类建筑史上应用时间最长的建筑材料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在我国木材资源较为丰富的村、镇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等地,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木结构民居及古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大都是按当地传统建造,没经过正规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缺乏建筑抗震方面的处理,抗震设防较差,而根据我国近50年来地震发生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我国小城镇或农村,当发生地震时,这类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遭受的破坏率远远大于城市,造成广大村、镇地区地震时有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地震多发的云南、四川等地的木结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建筑常采用榫卯结合,将梁、柱之间的连接,当地震发生时,结合点不仅要承受水平力,还要承受拉力和扭力,很容易导致房屋局部破坏或全部塌落。因此在木结构建筑连接处加固角位移橡胶阻尼器,是提高木结构抗震性能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可大大减小地震危害程度。此木结构连接处加固的角位移橡胶阻尼器是90度角的扇形结构,由两块扇形钢板和一片橡胶或者三块钢板和二片橡胶热硫化粘合而成(如图2),安装时将阻尼器两块钢板分别与梁、柱相连。受到地震作用时,木框架发生位移,使两块钢板之间相对运动,从而使钢板之间的弹性材料发生剪切变形,达到减震耗能的目的。由于角位移橡胶阻尼器为90度角的扇形结构,在常规的力学检测试验机上无法进行产品力学加载试验,为此需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角位移橡胶阻尼器进行力学加载试验的装置,通过该装置与现有拉力机配合后,即可模拟其在地震时的受力状态,并检测出受力加载时的抗震性能。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角位移橡胶阻尼器力学加载试验装置,包括与拉力机相连上、下横梁,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横梁之间对称铰接有固定角位移橡胶阻尼器的定位件,以便将被测的两个角位移橡胶阻尼器固定在对称设置的定位件上,通过上、下横梁与拉力机连接后,即可通过拉力机施加的纵向拉力,测得在对应拉力下,被测的角位移橡胶阻尼器发生的角度变形量,进而检测出角位移橡胶阻尼器的抗震性能。
所述定位件由上、下两块定位板相互铰接成直角,且上定位板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板与上横梁相铰接,下定位板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板与下横梁相铰接。
所述上定位板的上端中部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中设有螺栓及螺母,通过螺栓及螺母与上连接板相螺接,同样,所述下定位板的下端中部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中设有螺栓及螺母,通过螺栓及螺母与下连接板相螺接。
所述上、下两块定位板一侧或二侧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中设有螺栓及螺母,通过螺栓及螺母将角位移橡胶阻尼器螺接在上、下两块定位板之间。
所述上连接板设为拐角架,该拐角架的水平端设有凹槽、拐角端设有向外伸出的凸舌,凹槽的两侧壁设有轴孔,轴孔内设有与上横梁相铰接的销轴,凸舌上设有多个螺孔,螺孔内设有与上定位板中部相螺接的螺栓及螺母。
所述下连接板设为拐角架,该拐角架的水平端设有凹槽、拐角端设有向外伸出的凸舌,凹槽的两侧壁设有轴孔,轴孔内设有与下横梁相铰接的销轴,凸舌上设有多个螺孔,螺孔内设有与下定位板中部相螺接的螺栓及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煤化工应用技术研究院,未经云南煤化工应用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介质阻尼器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