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5869.7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9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卢旭东;陈利平;杨忠仁;张凤兰;张永虎;薛树媛;孙海莲;任龙梅;王雄;王海明;伊六喜;乌日勒格;温蕊;陈茜午;景宇鹏;谢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种子 萌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浸种:首先将乳苣种子用蒸馏水浸泡1~5小时对乳苣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培养:将经过浸种处理后的乳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培养,在培养皿内放置两层滤纸;变温处理:将乳苣种子在15℃/30℃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连续培养10天~12天;光照处理:在变温处理的培养期内对乳苣种子每天进行24小时连续光照,光照强度6000lx,连续光照处理10天~12天,种子萌发。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萌发时间较短的促进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属于提高乳苣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本发明在处理乳苣种子时萌发率较高,萌发时间较短,成本低廉,能够很好的满足乳苣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促进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乳苣(Lactuca tatarica),属菊科(Compositae),莴苣属(Lactuca L.s.lat.),又名为蒙山莴苣、苦菜、紫花山莴苣,属于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在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新疆等地,乳苣是常见的时令野菜,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药食同源性植物。乳苣全草入药,可用于肠痈、痈种、丹毒、目赤、癖血腹痛和赤白带等疾病,有研究人员发现,乳苣含有天然的黄酮类和多酚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在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力、降血糖、降血压、治疗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乳苣在清除体内自由基、抑菌、抗氧化、抗辐射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乳苣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含有的药物成份,能够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人肺癌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正常生长并能诱导其调亡。
乳苣是生活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备受青睐的时令野菜,它营养价值高、天然无污染、药食同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然而,乳苣目前的开发、利用上主要以野生为主,重采收轻管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另外由于乳苣种子在野外萌发条件苛刻,致使乳苣资源分布不集中,大量采集困难,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现有技术中的乳苣种子萌发方法在处理乳苣种子时萌发率较低,且萌发时间较长,在实际生产中用种量较大,成本较高。因此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快速使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是目前满足乳苣大规模生产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萌发时间较短的促进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促进乳苣种子萌发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浸种:首先将乳苣种子用蒸馏水浸泡1~5小时对乳苣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2)培养:将经过浸种处理后的乳苣种子放置于培养皿中培养,在培养皿内放置两层滤纸;
(3)变温处理:将乳苣种子在15℃/30℃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连续培养10天~12天;
(4)光照处理:在步骤(3)变温处理的培养期内对乳苣种子每天进行24小时连续光照,光照强度6000lx,连续光照处理10天~12天,种子萌发。
作为优选,步骤(1)中,将乳苣种子用蒸馏水浸泡5小时对乳苣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作为优选,步骤(2)中,培养皿采用直径为9cm的实验室用圆形培养皿。
作为优选,步骤(3)中,设置光温自动控制培养箱温度为15℃和30℃,对乳苣种子进行交替变温处理,15℃培养12小时,30℃培养12小时,变温处理连续培养10天。
作为优选,步骤(4)中,连续光照处理12天。
表1是变温处理对乳苣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将乳苣种子在15℃/30℃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时,发芽率最高,发芽势最好,发芽指数最高,始发天数最短。
表1:变温对乳苣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未经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8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