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5977.4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谢仁锋;谢林江;刘贻安;朱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万连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50/534;H01M50/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侯柏龙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沙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电池 转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若干按等比例增长的金属片,将所有金属片层叠在一起形成金属片组件且一侧对齐,另一侧按由短到长排列布置;(2)将金属片组件划分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3)将第一区域的金属片焊接成型制得极耳连接件;(4)将第二区域的金属片朝第一区域方向的一侧翻折180度,固定第二区域的金属片并将第二区域的金属片打开至与极耳连接件呈90度夹角,将第二区域的金属片焊接成型制得盖板连接件,第三区域的金属片形成柔性连接件。该方法制得的转接片,适用于大容量电池,实现盖板连接件与极耳连接件之间无障碍180度折弯,且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接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所使用的锂电池包括极芯、盖板及转接片,盖板通过转接片与极芯连接。极芯具有极耳,转接片具有盖板连接件和极耳连接件,为了适应盖板与极芯的连接,转接片需要折成90度直角,极耳连接件焊接正负极,盖板连接件焊接盖板,完成焊接工艺后,需要折成180度,成平行状。当电池采用小容量电池,转接片厚度(如0.6mm及以下)较薄,折成90度和180度,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随着锂电行业的电池容量越来越大,意味着正负极转接片的过电流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转接片的厚度必须要加大,当转接片的厚度加大后,在90度折弯时,还勉强可以;但是在180度折弯时,折弯处出现很多褶皱,使用效果不佳,由于盖板连接件和极耳连接件两者相加的总厚度较厚,折弯非常困难,折弯处的应力无法释放掉。因此,目前还没有能够适应大容量电池的转接片,大容量电池一般指电池容量大于200AH,需要采用厚度大于等于0.8mm的转接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得厚度大于等于0.8mm的转接片,适用于大容量电池,且能实现无障碍180度折弯,且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提供若干按等比例增长的金属片,将所有所述金属片层叠在一起形成金属片组件且一侧对齐形成对齐端,另一侧按由短到长排列布置形成变化端,所有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之和≥0.8mm;
(2)将所述金属片组件划分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3)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金属片焊接成型制得极耳连接件;
(4)将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金属片朝所述第一区域方向的一侧翻折180度,所述变化端一侧整平,固定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金属片并将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金属片打开至与所述极耳连接件呈90度夹角,将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金属片焊接成型制得盖板连接件,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金属片呈柔性结构形成柔性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厚度较厚的转接片的制备,该转接片能用于大容量电池中,借助若干按等比例增长的金属片,将所有所述金属片层叠在一起形成金属片组件,先整平金属片组件的一侧,对第一区域的金属片进行第一次焊接得到极耳连接件,然后由另一侧翻折180度与极耳连接件平行,用以整平金属片组件的变化端,再将该侧打开与极耳连接件呈90度,对第二区域的金属片进行第二次焊接得到盖板连接件,从而制得大容量电池用转接片,且在180度折弯时,折弯处不会出现很多褶皱,实现盖板连接件与极耳连接件之间无障碍180度折弯,且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
较佳的,步骤(4)中,当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金属片与所述极耳连接件呈90度夹角时,将所述金属片组件放入石墨治具中进行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万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万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修复保湿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遥感影像高时空融合处理算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