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6287.0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毅;刘卫平;钟建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臻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072 | 分类号: | C01B21/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铝粉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铝、硝酸钙、乙炔黑、聚乙二醇进行混合,并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升温至65~75℃,加入尿素,滴加氨水溶液,升温并保持20~40分钟,再放到1250℃的加热炉内,氮气气氛下保温1~2小时,得到前驱体;向前驱体进行机械混合;将机械混合后的前驱体置于微波高温烧结炉内,氮化处理,得到含碳氮化铝;将含碳氮化铝放到脱碳炉内,脱碳,得到氮化铝粉体。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氮化铝粉体具有粒径分布均匀、粒度细小,纯度高,杂质氧含量低的特点,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工艺易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非金属粉体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铝粉体具有良好的热、电和机械性能,其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低且与硅相匹配、绝缘性能和介电特性良好,高温性材料强大,在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汽车和机车、通讯及其它工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氮化铝粉体的方法主要有铝粉直接氮化法、氧化铝碳热还原法、化学气相沉淀法、高温自蔓延合成法和等离子化学合成法。铝粉直接氮化法是一种思路简单而直接易行的方法,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但铝粉转化率低,反应过程难控制,产物易结块,产品质量较低;碳热还原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工艺过程简单,产品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的特点,但碳铝难以混合均匀,合成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且需要后续脱碳处理;化学气相沉淀法存在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缺点。
中国专利CN106187203A公开了一种基于碳化铝制备氮化铝粉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适量微米铝粉和微米碳粉均匀混合,置于惰性气氛中加热至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反应生成碳化铝;(b)将碳化铝在流动的氨气或氮气中加热至预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在高温环境下碳化铝与氨气或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铝。但该专利制备的氮化铝粉体的反应温度较高。
中国专利CN107986246A公开了一种铝粉氮化法制备球形氮化铝粉体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粉体与外加质量分数10~40%活化剂进行混合,得到均匀性良好的粉料;(2)将步骤(1)得到的粉料放入多功能烧结炉中,通入足够的氮气,分别在700-900℃下保温1-3h和1400-1600℃条件下保温2-8h,再自然冷却,得到氮化铝块;(3)将氮化铝块进行湿法粗磨和细磨后得到粉体,真空干燥后得到氮化铝粉体。但该发明制备得到的氮化铝粉体的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将硝酸铝、硝酸钙、乙炔黑、聚乙二醇进行混合,并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升温至65~75℃,加入尿素,并边搅拌边滴加氨水溶液,升温至95~100℃,保温20~40分钟,再放到1250℃的加热炉内,氮气气氛下保温1~2小时,得到前驱体;
步骤S20,将步骤S10得到的前驱体进行机械混合;
步骤S30,将机械混合后的前驱体放到石墨坩埚中,置于微波高温烧结炉内,氮化处理1.5~2.5小时,得到含碳氮化铝;
步骤S40,将含碳氮化铝放到脱碳炉内,660~720℃还原气氛下脱碳3小时,得到氮化铝粉体。
其中,在前驱体的制备工艺中引入钙助剂,得到含有氧化钙的前驱体,利用钙助剂来降低氮化铝粉体的合成温度,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添加的少量钙助剂会与铝生成铝酸钙相,但随着氮化温度升高至大于1420℃,铝酸钙相会熔化成液相,并完全挥发,使得到的产物中仅含有单一的氮化铝物相,钙助剂的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氮化铝粉体颗粒的生长;
采用微波煅烧可以使加热温度差均匀,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的特点,达到降低能耗,缩短氮化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臻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臻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6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