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7142.2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方才;孙亮;杨晓蓉;江志安;刘健;白雪;李云松;叶玉麟;苗志斌;赵明华;胡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E02D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地下水 渗透 反应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及其实现方法,方法包括:挖掘反应桩桩孔;在反应桩桩孔之中安装预制的反应桩外框体,反应桩外框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安置且带有供水流出的预设渗流孔的多个框体单元;将预制的介质装载模块安置在框体单元中,介质装载模块内装有反应介质;在介质装载模块内安置地下水循环装置,以通过地下水循环装置对污染地层的地下水进行循环处理,使经介质装载模块处理的合格的地下水经预设渗流孔排出到反应桩外框体外,并使处理后不合格的地下水再次通过介质装载模块处理,形成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本发明方法,可实现在复杂地层条件或较深部位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各装置可重复使用,处理环保,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实现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原位处理系统,具体来说土壤中地下水经过可渗透反应墙后,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机物与反应墙内修复介质产生降解、沉淀和吸附等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或生物作用,实现对地下水的修复,以达到一定排放指标,是一种利用自然或人工制造的地下水水力梯度来实现的原位修复方法。
目前公开可见的关于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做法都是集中在地表浅层地下水的处理,无法实现复杂地质条件、受污染地下水或土壤较深的修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及其实现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在复杂地层条件或较深部位地下水渗透反应桩的构建,且各构件可重复使用且容易更换,处理更环保,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的方法,包括:
挖掘深度达到不透水层以下的反应桩桩孔;
在反应桩桩孔之中安装预制的反应桩外框体,所述反应桩外框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安置且带有供水流出的预设渗流孔的多个框体单元;
将预制的介质装载模块安置在框体单元中,所述介质装载模块内装有用于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反应介质;
在介质装载模块内安置地下水循环装置,以通过地下水循环装置对污染地层的地下水进行循环处理,使经介质装载模块处理的合格的地下水经预设渗流孔排出到反应桩外框体外,并使处理后不合格的地下水再次通过介质装载模块进行处理,以形成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
其中,形成模块化地下水可渗透反应桩后,还包括对反应介质进行有效性检测的步骤,以便反应介质失效时及时对介质装载模块及其内反应介质进行修复或更换。
其中,对反应介质进行有效性检测包括检测经反应桩外框体的预设渗流孔处流出的水的水质信息的步骤。
其中,检测经反应桩外框体的预设渗流孔处流出的水的水质信息包括:
检测经反应桩外框体的预设渗流孔流出的水的水质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水质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水质信息与标准水质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反应桩外框体装载的反应介质是否失效。
进一步的,在对反应介质进行有效性检测的过程中,还包括对反应介质在反应桩外框体中所处地址信息检测的步骤。
其中,检测反应介质在反应桩外框体中所处地址信息包括:
检测装填反应介质的介质装载模块的地址信息,并根据介质装载模块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框体单元的地址信息。
获取框体单元的地址信息后,更换该框体单元内介质装载模块所装填的反应介质。
其中,所述框体单元为至少侧面封闭的单元,所述介质装载模块安置在单元内部中空的框格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7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