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光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7816.9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7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来;马强;光金正;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4 | 分类号: | A01G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润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58 | 代理人: | 李磊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光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光照系统,包括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红外遥控器、环境光探测器和电动云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等距离设置,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的下方设置有电源充放电模块,所述电源充放电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与激光二极管模组相连,电源充放电模块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电动云台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本发明较好的解决了人们不了解植物生长情况方面的问题,通过显示屏及时有效的了解植物生长状况,极大的释放了农民的劳动力,节约了成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光照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植物拥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只有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才能实现其生长、开花和结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这个临界点叫做光补偿点。然而光合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因此光照强度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太阳光照射只能满足植物的白天光照条件,晚上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灯泡的发明,人们开始利用人造光源来模拟太阳光对植物进行照射,补足植物在晚上或者恶劣天气中光照不足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的补光灯多为LED灯,而且方位固定,植物的生长仍然受到很大的约束条件,人们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植物生长的情况,因此植物补光灯还需到得到进一步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光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光照系统,包括多个激光二极管模组、红外遥控器、环境光探测器和电动云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等距离设置,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的下方设置有电源充放电模块,所述电源充放电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与激光二极管模组相连,电源充放电模块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电动云台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包括记忆芯片、PCB板和散热板。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包括红外收发模块、蜂鸣器模块、温度探测器模块和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红外收发模块、温度探测器模块和蜂鸣器模块置于单片机控制器之中,环境光探测器与通信模块相连,通信模块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激光二极管模组包括红光激光二极管、蓝光激光二极管和紫光激光二极管,所述红光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范围为620nm~760nm,蓝光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范围为435nm~450nm,紫光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范围为 400nm~435nm。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与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发射的激光光强与照射时间,所述电源充放电模块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用于为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供电。
优选的,所述环境光探测器放置到被照射植物丛中心处,所述环境光探测器采集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照射出来的光线强度,利用其内置所述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所述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通过内部光照强度控制算法对光强数据作相关处理,进而通过控制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的输出功率来控制其输出的光照强度,实现对植物生长补光系统的闭环反馈自适应控制。
优选的,所述电动云台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光照区域,所述温度探测器模块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所述植物补光灯内部温度,由于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工作时温度高,所述温度探测器模块会把数据反馈给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当所述单片机控制器检测到当前温度超过设定安全阈值,将通过所述蜂鸣器模块进行温升报警。
优选的,所述蜂鸣器模块用于与所述红外遥控器进行交互,响应每次红外遥控器的确认操作,所述红外收发模块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红外遥控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发射的激光光强与照射时间以及电动云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7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