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质治理控制系统及水质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7921.2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刚;冉宏宇;王天富;杜振宁;范建林;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国仟环保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治理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质治理控制系统及水质治理方法,包括控制终端、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外接大功率设备组和显示控制分析模块;其中,控制终端包括显示控制接口、通讯模块、继电器模块和MCU处理器,传感器模块连接并传输信号至通讯模块,通讯模块连接并传输信号至MCU处理器,显示控制分析模块连接显示控制接口,电源模块连接控制终端,外接大功率设备组连接继电器模块并受控制终端控制。其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测量系统中采用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避免系统相互之间的干扰,采用高精度PH、溶解、氨氮等传感器通过MCU进行采集数据传送到网路上利用大数据分析装置给出合理建议。提高水质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质治理控制系统及水质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影响水质的最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五项指标。对于这些指标必须实时严格的不间断的监控。其中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以每升水所含氧的毫克数表示。没有受到污染的水中,溶解氧呈饱和状态。适量的氧是鱼类和好氧菌生存和繁殖的基本条件。在—个大气压、温度为0度的淡水中,溶解氧呈饱和状态时的含量为10mg/L。在溶解氧低于4mg/L时,鱼类就难以生存。水被有机物污染后,由于好氧菌作用使其氧化,消耗掉溶解氧。如果得不到空气中氧的及时补充,那么水的活解氧就减少,最终导致水体变质。所以把溶解氧作为水质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溶解氧越少,表明污染程度越严重。
水质处理按采用的方法手段分类,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种。生物法是利用废水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的一种方法,因为具有处理量大,投资省,经济可靠的特点,它是当今世界普遍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的需氧情况,可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一般情况,好氧法比较适用于较低浓度水质,如乙烯厂水质而厌氧法较适用于处理污泥和较高浓度的水质。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方法,是一种依靠活性污泥工作主体的去除水质中有机物的方法。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必须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在水质处理生化系统的曝气池中,充氧效率与好氧微生物生长量成正相关性。水质增氧机溶解氧的供给量要根据好氧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特性、基质性质及浓度来综合考虑。这样,活性污泥才能处在良好的降解有机物的状态。根据试验表明,曝气池若供氧不足,活性污泥性能差,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为保证有充足的供氧,必须依靠一种设备来完成,例如曝气器。
水质处理需要监控溶解氧的含量,过低则立刻打开溶氧设备进行补氧,在水中的溶解氧值达标时候再关闭溶氧机。在一天当中,溶氧值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夜晚经常会出现溶氧值偏低的现象,经常会出现人为误判、管理不便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披露了一种水质治理控制系统及水质治理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水质治理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外接大功率设备组和显示控制分析模块;其中,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显示控制接口、通讯模块、继电器模块和MCU处理器,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并传输信号至所述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并传输信号至MCU处理器,所述显示控制分析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控制接口,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所述外接大功率设备组连接所述继电器模块并受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亚硝酸盐传感器、氨氮传感器、PH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外接大功率设备组包括溶氧机。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压转换模块、压敏电阻、放电管、隔离二极管和安规电容。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隔离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气压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显示控制分析模块包括网络云端储存模块和网络云端分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国仟环保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未经湖州国仟环保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7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