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栓套管及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8579.8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华俊;张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俊;张余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刘宇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取栓球囊 导管 组装 套件 | ||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经皮穿刺腔内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取栓套管及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取栓套管包括带血栓导入伞的取栓通路导管和伞套释放组件,通过伞套释放组件来控制血栓导入伞的折叠压缩或释放。取栓球囊导管为单腔球囊导管,通过导引段的侧壁导丝孔来与导丝配合,从而减小了取栓球囊导管的横切面积,从而与取栓套管相配合,能够有效快速的清除动静脉内血栓,尤其适用于四肢动静脉有较大负荷血栓栓塞下使用,使患者受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栓取出介入手术器械,具体为取栓套管、取栓球囊导管和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
背景技术
此部分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且这些陈述可能构成现有技术。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包括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轻型血栓栓塞可以采用内科抗凝、溶栓治疗,但对于急性动脉栓塞、血栓负荷多的静脉栓塞,内科治疗不能迅速有效的恢复血管通畅。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外科手术方式的血管切开取栓术、介入手术方式的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和经皮机械取栓术。
外科手术切开取栓术属于开放性手术,需要切开暴露分离、切开血管,如股动脉、股静脉或肱动脉切开等,使用Fogarty双腔取栓导管,将导管插管至血栓远端,充盈球囊腔,通过球囊将血栓经血管切开处拉取的方式清除血栓,其血栓清除率高,很快可以迅速开通闭塞血管。但由于手术条件要求高,需要杂交手术室,需要经多年长期培训的外科专业人员操作,手术创伤大,手术切开血管并发症也较多,并不适合多数医院广泛开展。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开放性手术取栓方式有逐步被介入腔内治疗取代的趋势。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经动脉穿刺后,将溶栓导管留置于血栓内,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但由于术后需要经溶栓导管长时间持续给予大剂量溶栓剂溶栓,因此不适合于急性动脉闭塞患者,而且大剂量溶栓剂有导致出血风险,部分患者有溶栓禁忌症。此外该方案的治疗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血栓负荷量及溶栓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很多患者并不能从中获益。
经皮机械取栓术也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目前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经动脉穿刺后,使用大腔导管插管至血栓处,使用负压吸栓方法将血栓抽出体外。该手术方式操作费力费时,手术医师和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而且负压状态下经常发生血栓嵌顿导管堵塞,而且附壁血栓很难吸出,取栓效果并不理想。二是使用如Angojet等设备通过流体力学等方式机械碎栓吸栓,但因需要使用的专用体外控制设备和专用抽吸导管均极其昂贵,且碎栓可导致造成红细胞破坏,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等肾损害,极大的限制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俊;张余,未经华俊;张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8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