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8587.2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0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史伟言;张磊;刘建哲;徐良;李京波;夏建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32;H01L33/12;H01L33/22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曹宏筠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黄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亮度 深紫 led 芯片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包括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缓冲层,依次叠加设置在缓冲层上的N型GaN层,量子阱结构及P型GaN层,所述缓冲层相对于设置N型GaN层的另一面设置有纳米级图形。所述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的其制作方法,其主要是在衬底上形成纳米级图形凹坑,并在其上沉积一层石墨烯薄膜,再在石墨烯薄膜上形成外延层,通过石墨烯的特性,使外延层与衬底分离,从而形成没有衬底的深紫外LED芯片。该芯片结构上方无衬底,芯片发光时可以减少因衬底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且芯片结构上出光面,即缓冲层表面具有纳米级图形,能够大大增加光的出光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衬底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深紫外(DUV)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体积小、亮度高、能耗小的特点,适用于从3D打印到灭菌等多种应用。尽管前景一片光明,但不可否认,深紫外LED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成本上尚不能生产和提供高品质产品,其中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效率较低。
现有的深紫外LED芯片主要由衬底和设置在衬底上的外延层构成,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13660106公开了一种深紫外LED芯片制备方法,其深紫外LED芯片的结构就是由衬底和衬底上的深紫外GaN层构成。研究发现,衬底的图形化结构是影响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效率的因素之一,而衬底本身的材质及其厚度也是影响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效率的因素。光线照射在衬底上,衬底的光通量、反射率以及光损失等都是降低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效率,且不同的衬底材质对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效率影响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深紫外LED芯片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包括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缓冲层,依次叠加设置在缓冲层上的N型GaN层,量子阱结构及P型GaN层,所述缓冲层相对于设置N型GaN层的另一面设置有纳米级图形。
为提高深紫外LED芯片的发光效率,所述纳米级图形为一组均匀分布在缓冲层上的凸包,所述凸包的顶部设置有台阶结构。
所述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衬底上表面涂覆一层紫外压印胶;
2)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在衬底表面形成一组紫外压印胶柱;
3)通过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对衬底上表面进行刻蚀,去除表面的紫外压印胶,在衬底上形成一组纳米级图形凹坑;
4)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衬底的上表面沉积一层石墨烯,形成石墨烯薄膜;
5)在石墨烯薄膜上形成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括依次设置在石墨烯薄膜上的缓冲层、N型GaN层,量子阱结构及P型GaN层,并在外延层上制备芯片部分结构,所述芯片部分结构包括延伸到外延层表面的P电极金属层和N电极金属层;
6)将外延层与石墨烯薄膜分离,形成缓冲层上有纳米级图形的高亮度深紫外LED芯片。
所述步骤6)外延层与石墨烯薄膜的具体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PECVD在外延层上沉积一层SiO2涂层;
S2:通过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对SiO2涂层进行刻蚀,去除P电极金属层和N电极金属层上的SiO2涂层;
S3:在外延层的表面沉积一层镍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85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