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并联装置、电流互感器量程自动转换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011.8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夫;严平;覃剑;刘鹍;黄嘉鹏;陈贤顺;艾兵;刘刚;李福超;罗睿希;叶子阳;刘苏婕;曾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并联 装置 电流 互感器 量程 自动 转换 方法 | ||
1.一种继电器并联装置,包括底板(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切换装置;
所述电流切换装置包括多个继电器(10);
每个所述继电器(10)上均设置有电流公共端(11)、电流输出端(12)和控制端(13),每个所述继电器(10)均通过控制端(13)固定安装在底板(9)上;
每个所述电流公共端(11)通过并联形成继电器公共输出端(1);
所述继电器(10)包括多种电流输出的继电器;同一种电流输出的继电器的电流输出端(12)并联形成该种电流的电流切换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包括电流切换输出端A(2)、电流切换输出端B(3)、电流切换输出端C(4)、电流切换输出端D(5)和电流切换输出端E(6);
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A(2)的一次电流为250A~600A切换输出端;
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B(3)的一次电流为100A~200A切换输出端;
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C(4)的一次电流为40A~75A切换输出端;
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D(5)的一次电流为12.5A~30A切换输出端;
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E(6)的一次电流为5A~10A切换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还包括电流切换输出端F(7)和电流切换输出端G(8)作为备用电流切换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切换输出端F(7)和电流切换输出端G(8)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继电器(10)均为大容量磁保持继电器。
6.电流互感器量程自动转换装置,包括供电区、高压区主控和低压区主控,所述供电区给高压区主控提供高压,所述高压区主控通过光纤连接低压区主控进行互通切换命令和电池状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控制系统;
所述转换控制系统包括电流一次回路、电流二次回路、电压一次回路、电压二次回路和互感器校验仪;
所述高压区主控并联电流一次回路和电压一次回路,所述电流一次回路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二次回路连接,所述电压一次回路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压二次回路连接;
所述互感器校验仪并联电流二次回路和电压二次回路;
所述低压区主控并联电流二次回路和电压二次回路;
所述电流一次回路采用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继电器并联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互感器量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区包括航空座、电池测量回路和供电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互感器量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区主控包括主控CPU、高压区和光纤双向通讯回路,所述主控CPU控制高压区和光纤双向通讯回路;
所述高压区并联电流一次回路和电压一次回路,所述光纤双向通讯回路通过光纤连接低压区主控进行互通切换命令和电池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互感器量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区主控包括主控CPU、低压区、光纤双向通讯回路、操作面板和电脑通讯口,所述主控CPU控制低压区、光纤双向通讯回路、操作面板和电脑通讯口;
所述低压区并联电流二次回路和电压二次回路,所述光纤双向通讯回路通过光纤连接高压区内的光纤双向通讯回路进行互通切换命令和电池状态。
10.使用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流互感器量程自动转换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供电区提供高压,进入高压区主控,低压区主控CPU接收电脑发出的电流变比和电压变比信号,通过通讯光纤被高压区CPU接收;
S2:高压区主控CPU接收信号后,通过解析信号选择需要的电流切换输出端,控制高压进入电流一次回路和电压一次回路中;
S3:在电流一次回路中,根据接收的不同电流变比信号驱动对应的电流切换输出端,通过电流互感器进入电流二次回路中完成电流切换,电压一次回路接收电压变比信号,通过电压互感器进入电压二次回路中完成电压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0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