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氢装置、脱氢方法及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115.9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任武;李向伟;刘凯文;杨迅;谭文锋;姚薇;伍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B01F23/10;B01D45/16;B01D4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氢 装置 方法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为一种脱氢装置、脱氢方法及废水处理系统,该脱氢装置包括气液旋流分离器、可燃气体检测仪和鼓风机,气液旋流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管,气液分离管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气液分离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与气液分离管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口和排液口,可燃气体检测仪设置于气液分离管的排气口处,气液分离管的上部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气液分离管的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进液口,气液分离管的进液口沿气液分离管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开设,气液分离管的进液口与外部的来液管路连接,气液分离管的进气口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废水净化处理过程所产生的氢气稀释方法可控性差、对氢气的稀释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脱氢装置、脱氢方法及废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电氧化及电絮凝处理的脱氢装置、脱氢方法及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氧化及电絮凝技术主要是针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电化学方法。电氧化和电絮凝反应器内的阴阳两极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大量氢气微气泡,微气泡会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从而汇集成大量的纯氢气。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则可能发生爆炸,氢气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即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有火花且温度在7000℃以上时,就会发生爆炸;如果氢气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由于空气所占的比例很大,可燃物质浓度不够,即使遇到明火,既不会发生爆炸,也不会燃烧;如果氢气在混合物中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由于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即使空气不足,缺少氧气的助燃,遇到明火,虽然不会爆炸,但由于接触空气也会燃烧。其中:氢气与氧气按照体积比2:1反应时,爆炸最猛烈。由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恰好反应时所需的空气体积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5:2,即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为28.6%时,爆炸最猛烈。
现阶段,电氧化和电絮凝反应器的出水在进入下一级处理装置之前,依靠自然逸散或用风扇大风量吹散从而对产生的氢气进行稀释,从而防止氢气发生爆炸。但是上述对氢气进行稀释的方法可控性差,对氢气的稀释速度较慢,一旦遇到空间较小、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时,很容易导致稀释后的氢气依然处于氢气爆炸极限范围之内,如果发生爆炸不仅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相关技术中废水净化处理过程所产生的氢气稀释方法可控性差、对氢气的稀释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脱氢装置、脱氢方法及废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氢装置、脱氢方法及废水处理系统,不仅能够对电化学处理装置所产生的废水进行脱氢处理,保证废水中的氢气充分析出,而且能够快速对析出的氢气进行稀释,将氢气的浓度降低至1%以下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并引出至开阔区域进行排放,实现了对氢气快速稀释、对废水进行快速处理的目的,另外,提高了废水脱氢处理安全性,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氢装置,所述脱氢装置包括气液旋流分离器、可燃气体检测仪和鼓风机,其中:
所述气液旋流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管,所述气液分离管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气液分离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管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口和排液口,所述可燃气体检测仪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管的排气口处,所述气液分离管的上部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管的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管的进液口沿所述气液分离管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开设,所述气液分离管的进液口与外部的来液管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管的进气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口流量的采样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疗辅助设备的运动控制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