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9833.6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何子杰;刘国强;沈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E03F3/02;E03F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一 工程 电缆沟 排水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它包括消能排水涵进水管、排水连接管、电缆沟出水管和消能排水涵;排水连接管位于电缆沟出水管侧下方、且位于消能排水涵进水管侧上方;排水连接管一端与电缆沟出水管连通、一端与消能排水涵进水管连通;消能排水涵进水管锚固于消能排水涵侧壁上;消能排水涵位于堤防戗台侧上方、且埋置于堤坡中;消能排水涵与堤防戗台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5m;消能排水涵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渗水井连接在电缆沟下端;电缆沟出水管连接在渗水井侧下端。本发明具有以较低造价、以较小结构达到电缆沟排水的消能缓冲目的,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的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堤路合一工程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的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态绿色发展与城市基础路网建设不断融合,堤路合一工程是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产物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工程建设中新关注点。堤路工程滨水建设,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创造优良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同时将堤顶道路与城市主干路网融合,路景与水景的结合提高了城市出行的生态空间效果,是绿色城市建设的新焦点。
堤路工程同时集合了堤防与道路的优点,在道路排水方面,堤路工程的滨水特性让路面排水可参考堤防工程,采用堤坡散排(无组织排水)至湖泊或河道,无需在路基中埋设集中雨水管道。
堤路工程具备城市道路的特性,堤顶城市道路需设置必要的照明及电缆敷设,电缆沟可埋设于背水侧人行道下方,既不影响堤防防洪功能,也可提供便捷的检修条件。传统城市道路的电缆沟面临的排水问题同样存在于堤路工程中,传统城市道路可将电缆沟中积水通过PVC管连接至雨水管网排出,但对于采用堤坡散排的堤路工程,这一方法则无法适用。若直接将电缆沟积水用PVC管排至堤防坡面,对于生态草皮堤坡,集中水流将造成堤坡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对堤坡稳定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现有专利CN104153452A,《电缆沟排水结构及电缆沟施工方法》,其公开了一种将过道路段电缆沟处积水自动排出的电缆沟排水结构及电缆沟施工方法;其公开了集水沟与渗水井之间设置连接管,且连接管倾斜设置,利于集水沟中的水能迅速地通过连接管排出到渗水井中;可见该专利用于将电缆沟积水的排出至渗水井中。
针对堤坡防冲问题,现有部分传统方法,如顺边坡而下修筑混凝土排水沟,可防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但此方法中排水沟较长,修筑成本较高。对于生态景观堤防,条状的混凝土排水沟进一步破坏了草皮生态护坡的整体性,影响生态堤防的景观效果;而排水沟与堤防戗台之间的高差较大、排水沟距戗台较远,给检查及维修造成了困难。
因此,现亟需开发一种防冲、且便于检查及维修的的适用于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以较低造价、以较小的结构达到消能缓冲的目的,并且通过结构处理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便于检查及维修;解决堤坡的防冲问题、水流的消能减速问题及检查维修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所述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的排水方法,形成电缆沟排水的完整通路,使电缆沟积水安全顺利地排至堤防边坡。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堤路合一工程电缆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排水涵进水管、排水连接管、电缆沟出水管和消能排水涵;所述排水连接管位于所述电缆沟出水管侧下方、且位于所述消能排水涵进水管侧上方;
所述排水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电缆沟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消能排水涵进水管连通;
所述消能排水涵进水管锚固于所述消能排水涵侧壁上;
所述消能排水涵位于堤防戗台侧上方、且埋置于堤坡中;所述消能排水涵与堤防戗台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