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模架预压倒尺沉降观测及高程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0460.4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9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庄小刚;黄红林;秦环兵;王坤;葛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严海晨 |
地址: | 2100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预压 沉降 观测 高程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模架预压倒尺沉降观测及高程调整方法。将观测点布设在移动模架底板的底面,以倒尺方式进行观测。观测时测量人员把水准仪架设在墩顶,伏在模架底面与墩顶之间的空隙进行观测。前视人员乘坐滑移吊篮,将塔尺倒立在每个观测点上,让观测人员观测倒尺读数,根据观测结果对移动模架进行进行微调,使平面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优点:有效避免了压载过程中试块压盖观测点的情况,可以应对多种施工条件,减少了在观测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观测精度,保障了预压观测的质量和进度;由于模架底面与墩顶之间只有约1m的空隙,观测时测量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约20cm的微型脚架,提高了移动模架施工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模架预压倒尺沉降观测及高程调整方法,属于施工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项目采用的是TMS41型上行式移动模架,模架的主要部件包括有:主梁、导梁、挑梁、曲梁、外模及支撑系统、内模及端模系统、前辅助支腿、后承重支腿、前承重支腿、后辅助支腿、横梁及吊挂系统、底模工作车、布料机、起重小车及行走装置、工作平台、液压系统及电器系统。TMS41型上行式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一组钢箱梁作为承重主梁,操作模架系统进行合模、调模,对混凝土箱梁进行原位浇筑逐孔成桥的施工设备。移动模架拼装完毕投入使用前,需要按方案要求逐级加载试块进行预压。预压的目的一方面压实拼装间隙,检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持续观测其下沉情况,以便求出弹性变形,用于解算预抬值。最终根据加入预抬值模架标高对模架进行调整。预压常规方法是在模架底板顶面做观测点位,但是常规方法测试预压试块易覆盖测点,并且堆载达到一定高度后不便于观测,勉强观测也因塔尺伸出太长导致测量误差增大。
在商合杭芜湖长江公铁大桥项目中,南岸引桥铁路E7#~E25#和E28#~E42#墩采用34孔共68片40.7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其中部分梁体采用上行式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的施工方案。基于常规方法中存在的众多缺点,需要根据移动模架的特点,研究一种新的移动模架预压沉降观测及高程调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移动模架预压倒尺沉降观测及高程调整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缺陷,设计一种避免压载过程中试块压盖观测点并保持高精度观测的观测方法,保证移动模架的预压和模架调节的质量和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移动模架预压倒尺沉降观测及高程调整方法,其步骤包括:
1)拼装移动模架后,在移动模架底部配备吊篮;
2)将观测点以实际情况布设在移动模架底板的底面,利用微型脚架将水准仪架设在墩顶;
3)前视人员乘坐吊篮,移动至测点正下方,将塔尺倒立在观测点上,观测人员俯身倒尺观测并记录数据;
4)移动吊篮至下一观测点下方,重复步骤3)测量;
5)按照预压方案所设计频率,重复2)~4)步骤采集沉降数据,计算预抬值,得出模架理论高程,用于模架高程进一步调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模架为上行式移动模架。
作为优选方案,移动模架底部配备吊篮为滑移吊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吊篮为桁架结构,垂直于主梁,水平吊装在移动模架底部;滑移吊篮两端分别与移动模架鼻梁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移吊篮两端设有同步传动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观测方法采用DSZ2高精度水准仪,倒尺方法观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准仪架设采用微型脚架,脚架高20cm,采用伸缩脚架,高度可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