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用警示装置及其警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4004.7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胡东;郭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东;郭赛红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F16K37/00;F17D5/00;G08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烟 防火 止回阀 警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用警示装置及其警示方法,涉及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住户无法获知排风管道内的故障情况,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该警示装置包括感温控制元件和信号输出组件,当感温控制元件达到公称动作温度值时,感温控制元件调节信号输出组件发出警示信号,供住户及时观测识别并引起住户警觉,极大地提高了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的使用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了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用警示装置的警示方法,本发明用于提高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用警示装置及其警示方法。
背景技术
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安装在厨房吸油烟机或卫生间排风机后端至具有耐火等级的共用排风管道进口处,风机工作时呈开启状态,以排出废气,风机不工作时,处于自然关闭状态,防止废气回流,屋内或共用风道内气温达到规定值时,可自动关闭,并在规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性能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但是,现有的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当因故障而关闭时,如排风管道内失火时,因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靠近室内的端口通过管道与风机或其他设备相连,不能外露,住户无法及时获知排风管道内的故障情况,若是住户在故障期间开启风机和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排风通道内的火势蔓延至室内,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98)中在关于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的规定中也指出(参照第6.5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止回阀,当因故障而关闭(不能进行排风)时,宜有显示故障状态的警示标志或信号输出。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住户无法获知排风管道内的故障情况,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用警示装置及其警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住户无法获知排风管道内的故障情况,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用警示装置,包括:用于感知管道温度值的感温控制元件和设置于阀体外部的信号输出组件,当所述感温控制元件达到公称动作温度值时,所述感温控制元件调节所述信号输出组件发出警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阀体的内腔和所述管道的感温孔,所述感温控制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感温孔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感温控制元件包括与所述信号输出组件连接的熔断件。
优选地,所述警示信号为图像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组件包括档位转换机构,所述档位转换机构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显示不同图像信息的档位。
优选地,所述档位转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视窗、设置有警示图像信息的板体和设置于所述板体和所述感温控制元件之间的第一调节组件,当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板体的警示图像信息隐藏;当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板体的警示信息外露于所述视窗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承托所述板体的壳体、带动所述板体运动的移动杆和套设于所述移动杆上且抵接于所述板体和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移动杆贯穿并伸出所述壳体后与所述感温控制元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温控制元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移动杆的伸出端进行钩挂连接的连接钩。
优选地,所述警示信号为声光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用于发出音频和/或光线的声光机构和与所述感温控制元件连接的用于调节所述声光机构工作状态的开关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东;郭赛红,未经胡东;郭赛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