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实时核酸荧光检测的多通道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4059.8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0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邵光业;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时 核酸 荧光 检测 通道 系统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实时核酸荧光检测的多通道检测系统,包括控温模块、热盖、滤光轮、Y型荧光检测光纤、运动扫描模块、光电检测模块;激发光LED发出激发光,通过准直透镜准直,通过激发光滤光片将激发光过滤到特定波长的光波,通过Y型荧光检测光纤,通过透镜聚焦并照射试管内部的样本,激发出荧光信号;荧光信号通过透镜聚焦于Y型荧光检测光纤,通过发射光滤光片过滤掉无效信号,通过准直透镜聚焦与光电检测模块将荧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机带动滤光轮转动特定的角度从而切换特定波长的滤光片组件实现多波段检测功能;通过运动扫描模块带动Y型荧光检测光纤运动实现对多试管孔位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诊断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实时核酸荧光检测的多通道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多重PCR(multiplex PCR),又称多重引物PCR或复合PCR,它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里加上二对以上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的PCR反应,其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操作过程与一般PCR相同。多重PCR(Multiplex PCR ),即利用引物、荧光探针与目标DNA结合的特异性,在反应体系中针对多个目标DNA加入多对引物和多 个荧光探针,通过一次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多个目标DNA。此方法克服了普通PCR操作繁琐、难以定量、容易污染的缺点,提高了检测通量和可靠性,使得实时荧光定量PCR开始走向实用。在多重PCR中,为了避免不同的荧光探针的荧光相互混杂无法分辨,会选用不同激发波长和检测波长的荧光报告基团来合成荧光探针。这也就对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荧光检测系统提出多荧光通道的需求。
目前国内多荧光通道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主要采用在试管模块底部采用光学检测元件对扩增样本进行逐个扫描获取荧光数据,该方法采用在试管底部通过X轴、Y轴两个方向的运动,对试管内荧光信号进行采集,通过通道切换装置切换不同光谱的荧光通道,该方案有如下缺点:
底部扫描检测方案需要对制冷加热部件加工相应的检测孔位,定制成本昂贵。
由于荧光信号属于弱光信号,需要最大限度地缩减检测距离来增强信号,所以底部扫描方案对散热器的厚度有特殊,需要采用特殊的热管散热器,工艺难度高,成本昂贵。
由于对制冷加热部件加工了检测孔,散热器厚度不足等原因,降低了整个扩增模块的温度性能从而影响了PCR扩增实验。
由于散热器厚度的存在,底部扫描方案需要设置光学导光措施,该措施极大地增加了检测系统的成本。
采用底部扫描方案,光学检测头容易受到环境粉尘污染从而降低了检测设备的光学检测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时核酸荧光检测的多通道检测系统,不需要对加热制冷部件进行定制,对散热器的厚度没有特殊要求从而可以极大地提升核酸扩增模块的温度性能,同时也取消了不必要的导光措施,降低设备整体成本。由于光学检测头在试管顶部倒置安装不易受环境粉尘污染,保证了光学检测性能的长期稳定。
一种用于实时核酸荧光检测的多通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具有一个或多个试管孔位;
热盖,所述热盖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检测孔;
滤光轮,所述滤光轮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段的激发光滤光片、一个或多个波段的激发光、一个或多个波段的发射光滤光片,光源发出的光经激发滤光片过滤为相应波长的激发光,经过光纤射入试管,激发试管中的样本发射荧光,再经光纤入射至发射光滤光片,滤光轮转动特定角度即可检测不同波段的荧光信号;
Y型荧光检测光纤,所述光学检测头为Y型导光光纤,一端位于试管顶部,另外一端分两头,一头固定于所述滤光轮激发光滤光片上方,一头固定于所述滤光轮发射滤光片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