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F-1影像和测高卫星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4107.3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段浩;贾玲;文京川;汪林;韩昆;赵红莉;蒋云钟;曹引;郝震;秦长海;陈非;王镕;毛文山;刘海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6N3/04;G06N3/08;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宋红宾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f 影像 测高 卫星 河流 存量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GF-1影像和测高卫星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典型河道断面确定实测水文站和观测水文站点,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和深度学习技术对站点间水体范围进行监测,获取关键水力学参数;
步骤2、下载和处理选取河流的测高卫星数据,获取指定断面的水位变化数据;
步骤3、通过实测站点的流量数据计算观测站的参考流量,利用水力学流量公式确定河道水体的最小深度;
步骤4、计算观测站点河道流量并与实测值验证;
步骤5、结合监测的流量、河宽和水体平均深度数据,计算断面水体流速,并计算实测站与观测站之间的河道槽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11、选定要观测河道的两个断面水文站,并获取相关实测水位和流量过程数据,以其中一个站点为实测站,另一个为目标站,通过分析目标站的流量变化,并与目标站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步骤12、指定研究期,下载研究期内5-6景能覆盖两个断面间河道范围的GF-1遥感影像,并对下载的影像进行预处理,标定水体样本;
步骤13、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标定的水体样本,对研究河道的水体范围进行识别,获取各遥感观测日的河道水面监测数据;
步骤14、基于河道水体的遥感监测结果和水文站的地形数据,计算两水文站间的水力学参数,包括:河道长度、坡度及各监测日目标站的河道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下载监测河道水文站附近的测高卫星数据,根据卫星测高原理,将读取的测高数据代入水面测高公式进行计算,河道测高水位计算公式为:
Height=Altitude–Range–Geo–Cor (1)
其中,Height为河道水位正高;Altitude为测高仪的椭球高;Range为测高仪的观测距离;Geo为大地基准面相对于参考椭球面高度;Cor为各项观测误差修正;
步骤22、结合河道水体范围的遥感监测结果,提取水文站断面范围内的测高数据点,经算数平均,得到观测日水文站的测高监测水位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分析研究期内实测水文站的流量数据,获取实测站90%频率下的流量;
步骤32、根据实测站流量和汇流面积信息,计算目标站的参考流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Q90是实测站点流量的90%;AT是目标水文站的汇流面积;AM是实测断面的汇流面积;
步骤33、根据水力学经验流量公式,计算河道水体的最小深度,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Q=7.22W1.02Y1.74S0.35 (3)
其中,7.22是流量系数;W为河道宽度;S为河道纵向坡度;因此利用该式求解Q的关键是如何建立河道水面高度H与河道平均水深Y的联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41、利用式(3)计算目标站的流量;
步骤42、将目标站的遥感监测流量与实测值进行比对,验证遥感观测的结果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存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51、基于目标站的河道流量、河宽及平均水深数据,计算断面面积和流速,计算公式为:
其中,v是断面水体流速;W为河宽;Y为水体平均深度;
步骤52、利用断面流速和流量数据,计算两断面间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521、当断面为自河源起第一个断面时,槽蓄量为:
其中,Qriv是槽蓄量;Q1是断面流量;t是水体从河源流至监测断面的时间;
步骤522、当两断面间无支流汇入,或汇入支流水量较小时,槽蓄量为:
其中,Q1和Q2是两断面的流量,t是水体在两断面间的传播时间;
步骤523、当两断面间有明显支流汇入时,槽蓄量为:
其中,Q3是支流汇入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1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