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4262.5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7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柱;刘德荣;王梅;王平安;康乐;黄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杨春岗;陈宏社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流 散热器 | ||
1.一种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包括盖板(1),隔板(2),基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隔板(2)、基板(3)与电子设备共形;所述盖板(1)位于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的顶部;所述隔板(2)包括汇流通道(2.1)、分流通道(2.2)、逆流通道(2.3)、横向通道(2.4)、纵向通道(2.5);所述基板(3)包括进口接头(3.1)和两个相同的出口接头(3.2);所述汇流通道(2.1)位于出口接头(3.2)正下方,与该出口接头(3.2)连通;所述纵向通道(2.5)位于进口接头(3.1)正下方,与该进口接头(3.1)连通;所述分流通道(2.2)位于汇流通道(2.1)上方,该分流通道(2.2)、汇流通道(2.1)相互错开;所述逆流通道(2.3)由左流道(2.3.1)、右流道(2.3.2)、流道分层口(2.3.3)和流道分液口(2.3.4)组成,所述逆流通道(2.3)与横向通道(2.4)位于隔板(2)的横向轴线两侧并交替排列;所述流道分层口(2.3.3)位于纵向通道(2.5)正下方;所述流道分液口(2.3.4)分别位于左流道(2.3.1)和右流道(2.3.2)两端,使左流道(2.3.1)和右流道(2.3.2)中的流向相反,以保证基板(3)上热源(4)的温度均匀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通道(2.3)位于热源(4)的正下方,逆流通道(2.3)的间距为W,W为8.5mm,所述左流道(2.3.1)和右流道(2.3.2)的长度为L0、宽度为D0、高度为H0,L0为186mm,D0为0.5mm,H0为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道(2.5)中间宽度为W0、两端宽度为W1,W0为4mm,W1为W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分液口(2.3.4)位于左流道(2.3.1)的左下端、右上端和右流道(2.3.2)的左上端、右下端,所述流道分层口(2.3.3)位于左流道(2.3.1)、右流道(2.3.2)的纵向轴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逆流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隔板(2)和基板(3)采用金属3D打印一体成形,并选用铝合金、铜合金和不锈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2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