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4757.8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周宇 |
主分类号: | D04B7/04 | 分类号: | D04B7/04;D04B3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针,包括:针钩、针舌、设有第一移圈部和凹槽的针柄、连接于凹槽槽底面并设有第二移圈部和凸起的簧片,并在簧片与凹槽槽底面连接的连接端与簧片上的凸起之间设置形变面,簧片上的凸起和形变面不露出凹槽或露出凹槽的部分可被针槽弹性地压制在凹槽内,在移圈编织中插入簧片与针柄之间的对应织针使形变面因弹性形变向外转动,带动凸起向外张开,使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上的线圈被扩圈。由此产生这样的优点:织针整体占用空间小,便于在针槽内放置;线圈扩圈较小,但翻针可靠,从而可提高编织密度;无需加工与凸起相适配的槽,使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钢片可制作得较薄,使细针距的编织成为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编织的织针,尤其涉及用于横编织机的织针。
背景技术:
横编织机对称设置有前针床和后针床,前、后针床上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针槽内分别置有织针。如图39、40,织针一般具有针钩A1、针舌A2和针柄A3,针舌A2设于针钩A1的后侧,通过转动可闭合针钩A1,针柄A3由依次设置在针钩后部的针杆A31和针身A32组成,针身A32自针杆后侧沿宽度方向向上伸出而宽于针杆的宽度,针身前侧与针杆后侧交接处形成凹形的第一移圈部A4。
在做一般编织时,织针沿针槽上下运动,使织针上的线圈相对织针运动,在运动到对应于针舌位置就会带动针舌转动,使针舌闭合或打开针舌。
在做移圈编织时,需要前、后针床上对应针槽内的两织针相互配合动作实现移圈,例如,如将原先处于前针床一针槽内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对应织针上,因此需要使后织针床上对应织针插入上述前针床上织针的线圈内,为使插入可靠,在织针的针杆柄一侧设置设有凸起A51的簧片A5,使线圈相对运动到簧片的凸起处被凸起撑大,以便对应织针能从被撑大的线圈中插入。
现有织针上的簧片设置在针柄一侧的凹槽内,簧片按织针长度方向基本整体折弯成一个梯形状的凸起A51,参见图40,凸起A51的内腔形成一个针钩插接槽A511,凸起A51后侧是用于与凹槽槽底面连接而形成的连接端A512,凸起前侧贴合在针柄上。簧片跨于针杆A31和针身A32上,具有宽段和窄段,对应于针身A32部分宽于所对应于针杆A31部分,宽窄两段的结合处形成凹形的第二移圈部A52,第二移圈部A52与第一移圈部A4位置相对应。
在进行移圈编织时,织针上的线圈通过凸起的前侧斜面A51b滑动到凸起A51的顶端面A51a上并对应于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的位置,被扩圈,因此凸起必须要高于对应针柄的侧面,与此同时与该织针对应的织针从针钩插接槽下方插入针钩插接槽A511内,并插入挂在织针上的线圈中,在此期间上述后针床上的织针将产生相对前针床上的织针长度方向的运动,因此针钩插接槽需要足够长,以提供适配长度的运动空间;同时为了使待扩圈的线圈更容易地由前侧斜面A51b滑动到凸起的顶端面A51a上实现扩圈,其前侧斜面的斜度要尽量平缓,即斜度小;同样的为了使线圈更容易地由后侧斜面A51c滑动到顶端面A51a上,后侧斜面A51c的斜度也要尽量小,这样凸起部分就会过长,刚性差,在遇到线圈斜拉或横拉时容易变形,不利于织针插入,从而降低插入的可靠性;若后侧斜面斜度大,线圈不易从凸起的后侧斜面滑动到凸起的顶端面,会出现线圈被“刮线”的现象;为提高簧片的刚性,避免“刮线”现象,需要使凸起部分足够地高。
上述现有技术中具有簧片的织针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簧片上的凸起始终高于织针的对应侧面,织针占用空间大,需要在形成针槽槽壁的钢片上加工与凸起相适配的槽,让凸起嵌入槽中,这使得钢片加工及针板安装的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效率低,从而使成本增加;同时,设有槽的钢片不能制作细针距的针板,不能适应更细针距的编织。
此外,现有织针在移圈时不能保证接收移圈织针的针舌能被与之配合织针的针钩插接槽下端或针柄下端打开,通常是被移圈线圈打开,由移圈线圈打开对应织针针舌时,针舌前端时常会戳入由多股纱组成的编织线中,造成 “单丝”的现象,从而产生织物瑕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出一种织针。其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周宇,未经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周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